《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
绿色山庄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天然资源的建筑理念。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1
我看过许多图书,但我最喜欢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中的《绿狗山庄》。
听到名字,想必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例如:我见过各种各样的狗,就是没见过绿狗?绿狗?世上怎么可能有绿狗?绿狗山庄?狗也有山庄……告诉你们,世上真的有绿狗山庄!它就出现在杨红樱阿姨写的《绿狗山庄》中。
《绿狗山庄》是一本极其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书籍。它主要描写了:淘气包马小跳、性情温顺的地包天、举止优雅的贵宾犬小白、幽默、有趣的球球老老鼠、会笑的笑猫、自私自利的雕塑家……
《绿狗山庄》讲述了凉爽的秋风吹得上百种菊花竞相开放,就在笑猫与家人沉浸在菊花园的美丽中时,球球老老鼠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群山之中有一座建在半山腰的绿狗山庄,其中包含着消失已久的贵宾犬小白。听到这一消息后,笑猫、球球老老鼠和地包天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它们找到了神秘的绿狗山庄。然而它们找遍了整个山庄,都不见地包天日思夜想的小白,就连地包天也神秘失踪了,然而就是这样,它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在那栋红别墅里,藏着整整一百只狗,连地包天和小白也在其中,它们接受着非狗待遇:被迫把毛染成绿色、接受狠心的雕塑家的奇怪手术、整天被一根铁丝支撑耳朵……笑猫和球球老老鼠无能为力,它们没有办法帮助这些无辜的小狗。就在他们难过、沮丧的时候,一瓶有魔法的红酒给予了它们办法与帮助,使球球老老鼠拥有神奇的魔力——跳得比见到三宝时还要高。于是,它们便利用魔力,使那一百只小狗重获自由,重得欢乐的故事。
这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保护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为什么反倒变成伤害它们呢?我们人类不能为了自己的私立而去伤害无辜,应该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共创家园。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和动物成为朋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2
在群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宫殿——绿狗山庄。在这里笑猫遇见了地包天日夜思念的'小白,于是就在秋风吹开菊花的时候,一件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绿狗山庄里,一位性格怪癖的雕塑家,为了实现他一百个绿狗雕像的愿望,夺去了一百只狗的自由,而且这些狗必须是白色的,才有利于他把狗染成绿色。他不顾狗的疼痛强行给这些狗的耳朵做手术,把钢丝买入他们的耳朵里,让它们的耳朵像兔子的耳朵一样竖起来;他不顾狗生命的安危,让狗在惊恐万分的状态下给他当模特,他会及时捕捉到绿狗们的各种神态,雕刻出形态各异的绿狗。
后来,尽管这位雕塑家的展览会开办的很成功,绿狗们在笑猫和老老鼠的帮助下也成功的出逃了,可是在绿狗山庄发生的事将会变成噩梦永远留在绿狗们的心里。这位雕塑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无情的限制了绿狗们的自由,虽然狗是一种动物,但它们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我想: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3
不要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题记
有一个山庄,里面全是绿狗。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绿狗在山庄的红楼里被囚禁着。红楼的主人是一位雕塑家,他以雕塑为生,一心想致富。他把一只只流浪狗抓到家中,给它们的皮毛染上绿色,还把钢丝放进它们的耳朵里固定住,这样就形成了三角形的棱角,显得精神抖擞,可是大小狗们的心却精神不起来,因为它们失去了自由。
心狠的雕塑家为了雕塑绿狗像而剥夺了狗的自由与欢乐。他把自己的致富之心建立在了绿狗的自由上,这如同一块巨石,压垮了绿狗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觉得雕塑家这种做法是十分不人道的,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千万只绿狗野性的心,被雕塑家那无情的缰绳牢牢地拴住了……
我不禁想起了《有的人》这首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他还活着,但已经死了。”雕塑家只有一个虚伪的外表,内心已被禽兽撕咬了,已被海水淹没了,已被烈火蒸融了。他在世上还有什么用呢?我又想起了鲁迅的诗句——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是啊,雕塑家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荒废了绿狗们的自由日,这岂不是杀生?何况有一百只绿狗,这样就犯下了滔天大罪!
我现在真想对那位雕塑家说:“你虽然成功了,成功在作品上。但你失败了,你败在了人品上!你把自己一时的利益建立在了动物们永远的痛苦上!我希望你能改邪归正,放下屠刀,为绿狗山庄少抹一点黑,多抹一片彩吧!
【《绿狗山庄》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绿狗山庄读后感650字09-28
绿狗山庄好词好句03-14
《笑猫日记之绿狗山庄》读后感01-20
暑假呼啸山庄读后感范文02-12
暑假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范文02-12
呼啸山庄学生读后感心得02-10
鲁迅《狗猫鼠》读后感04-08
东莞隐贤山庄01-21
《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3篇12-08
绿山墙的安妮小学生读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