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青春之歌有感1
我读了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 在读此书之前,《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新月是我一直最喜爱的人物形象。她聪慧、美丽、纯洁向上,又带着一种惹人怜爱的淡淡忧郁。但当《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克制不住地欣赏她,喜欢她,甚至崇敬她。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 合上这本书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道静不知不觉中代替了新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不像新月那样宁静温婉,但确在无形中,将那个几乎完美的姑娘“比”下去了…… 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形象,而不只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也就是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用个苛刻些的词——新月显得“狭隘”了。我不否认新月有强烈的事业心,但她只是凭着对心爱职业的向往而奋斗,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终被各种琐碎的情感笼罩着,从来没有开阔自己的生命,最终还以热爱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态美离开人世……而道静不在腐化中沉沦,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战线上……尽管在故事的结尾,她在游行中身负重伤,生死未卜,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是光辉的,美丽的,因为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穆斯林的葬礼》文字优美,感情深挚,它之所以没能像《青春之歌》那样有一种很激奋人心的力量,我想,或许是由于它没有将生命的意义超脱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没有将人物小小的情感世界丰富到对生活、对人类的博爱。生命的意义何在?各人的价值观不同,答案自会有差异。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总该对真理存在一种执着和热情,即便是没有保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境界,甚至没有道静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至少,我们该学会欣赏生活,把自己生命的主旋律定格于健康向上,这样才能不为琐事所困扰!
读青春之歌有感2
我怀着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这是一部充满理想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它感染、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去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
书中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热血青年的动人事迹赞扬了在那个时代与背景下的青年人的革命精神。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但她却不甘心被封建思想给束缚,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后终于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中去,为拯救陷于为难之中的中国做出顽强的抗争。看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被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赤诚所打动。他们满腔热血只为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忠贞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他们顽强地与恶势力进行抗争。
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她拥有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力量与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她不在迂腐中沉沦,将一腔热血泼洒在革命的战线上,尽管最后她负伤且生死未卜,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么光辉美丽。她的精神也会永存后人心中,像一道耀眼的光,不会泯灭。
青春如同一首悠扬的歌,有前奏,有高潮,但最终还是有尾声。令人惋惜的不是结束,而是你在虚度中走完了这段青春。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前途交给命运,现在不拼搏还能待何时。尽管这一路不会是一帆风顺,挫折坎坷在所难免,可你有青春,有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跪着也要坚持把自己的路走完。
当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不断的积蓄自己的力量成为栋梁之才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读青春之歌有感3
红色经典青春之歌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她为了寻找个人出路,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老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爱。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与他共筑爱巢。后来,林道静接触到北大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但由于余永泽一再阻拦她参加革命,并导致共产党员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决心离开自私的余永泽,犹如到抗日的洪流中。从此她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主要通过对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叙述,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与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分,我要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谱写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读青春之歌有感4
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古老而动荡的古都北平,但斗争的烈火已经燃烧起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激愤的斗争必将破除寒冷刀剑的阻挠,而这冲天的烈火也会在不尽的斗争中永远地存续。 《青春之歌》围绕着故都北平,以不断的斗争为主线,描绘了一段鼓舞人心的顽强斗争过程,也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最后参与革命的思想变化过程。文章以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引入,以数万人轰轰烈烈的壮烈游行收尾,表现出"革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文章虽已收尾,但实则并未结束,从激动人心的高潮戛然而止,那六个点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曲折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我常喜欢在深夜阅读这本书。书中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斗争中燃烧的烈火,与幽静而漆黑的阅读环境一起,构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有趣氛围。沸腾的热血染红了寒冷白亮的屠刀,斗争的激情打破了白色统治的死一般的恐怖,书中的情节常常使我激荡不已、流连忘返,仿佛自己置身于八十年前的硝烟弥漫的"战争"。长久地沉迷,终归恋恋不舍地离去,才发现时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许多...... 《青春之歌》的气氛总是紧张得没有一丝喘息的时间,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脱身,来到新的环境,却又一次卷入到了新的斗争之中。即使到最后,斗争达到巅峰之时,紧张的氛围仍未散去:林道静虚弱的身体,徐宁的不幸被捕,江华在演讲完后迅速消失......一切都令人担心,但文章的结尾并未对此作出最终的陈述,正如文章所说:"在激烈的紧张的斗争中,个人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青春之歌》中还有许多与同类书籍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并非荷枪实弹的战斗,也并非以笔为枪展开文字的攻击,而是普及宣传革命意识,唤醒公众的爱国之心,并参与到盛大的游行之中。此外,《青春之歌》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如:革命并不是要参与到战争之中,积极宣传爱国意识同样也是伟大的革命;因革命而壮烈地死固然是光荣的,但更要想方设法地活下来,从而更多地参与革命。 烈火并不会因白色恐怖而止息,反而会更加努力地斗争、拼搏,愈烧愈旺,最终冲破黑暗的阻隔,展现出革命斗争最灿烂绚丽的光辉!
【读青春之歌有感】相关文章:
青春之歌06-08
青春之歌06-20
欣赏—《青春之歌》06-22
青春之歌作文02-11
青春之歌经典片段02-11
青春之歌经典朗诵稿01-15
青春之歌好词好句摘抄08-30
青春之歌作文(精选21篇)05-13
青春之歌读后感08-04
《青春之歌》读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