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曲》读后感1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作为主人公,极具幻想地编写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得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字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炼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轻或是已经悔悟,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有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日: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累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赎罪的地狱来告诫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2
由于中世纪战争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纪时期的庄园经济渐渐衰落,地主对雇佣者的限制逐渐减弱。独自经商的人变多,私人财富的流动性变大,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兴起,商品市场开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经济体制被打破。这样的社会改变带动了,中世纪长期停滞的经济重新复苏并发展,自由的商人变多,商品交换的频繁使城市兴起,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改变让中世纪的人们逐渐改变了在黑暗时期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开始追求世间的乐趣,和世俗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文艺复兴的序曲,由于中世纪这样的变化,才有了文艺复兴的可能。
读读但丁的一生,实话讲我感到有些心疼。他来自一个支持教会的没落贵族家庭,在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轻松。加上幼年丧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爱,在社会或是家庭中对感情保有一丝的自卑,就像他长大后对待他珍爱一生的女人一样,没有交流,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里悄悄的幸福。但丁在书中提到35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当时他担任为六大行政长官之一。当时佛罗伦萨的政界分为两党,分别是支持教会的“黑党”和支持民众自由的“白党”,但丁不顾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党的行列并作为领袖,与势力雄厚的教皇和贵族做着不懈的斗争。但是,由于但丁过于年轻没有执政的经验,过于直接的执政方法让黑党势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后贵族势力重新掌权,迫使法庭对他判罪,判其终生流放,不得回到家乡,否则将处以重刑。不久后,因为但丁写信告诉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罗伦萨城,白党势力也开始痛恨但丁,但丁开始了痛苦且孤独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的伟大意义,而对于但丁来说,可能仅仅是他向纸张倾诉内心时留下的痕迹。政治生涯开始之时,他不顾家庭的期待毅然选择站在他认为正义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却最终遭到放逐,就连当初的同党,也开始痛恨他。少年时一见钟情的女子,多年后的重遇还是擦肩而过,他只是默默看着这个他深爱一生,却从未相识的女子,心中对爱的缺失,在这段故事中化为对爱情的自卑。他没有父亲母亲,没有爱人陪伴在身边,甚至一个可供倾诉的挚友都没有,他流浪他乡,他只有一支笔,他对爱情的一切憧憬,对佛罗伦萨人的一切仇恨,都通过这支笔书写。他没有破口大骂,没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个个安排在地狱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狱走向天堂的故事,见到他一生唯一爱的人。他用写作来救赎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播下的痛苦种子,却收获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确是一个从痛苦中生出的伟人啊。
《神曲》读后感3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 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 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4
在我将简洁地讲一讲《神曲》中人物的命运——尽管《神曲》情节实在是没什么可读性。
阿喀琉斯是希腊的大英雄,杀敌无数;特洛伊人帕里斯以妹相许,待其至,以箭射其脚踝(唯一弱点)而死。
他被发配到地狱第一层——异教徒嘛,不算意外——但名义是因“场”。
但以当今的逻辑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第一,阿喀琉斯怎么会如此轻信?第二,他的脚踝怎么会是唯一刀枪不入之处?第三,他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罪名?
阿喀琉斯是半人神,其母乃诸神之一,其父乃凡人。但正因为是凡人,所以阿喀琉斯才有弱点——而这是由疏忽造成的:他幼时在冥河中沐浴,其母拽其脚于水上,于是乎,看似强大的半人神拥有了神的气概、人的弱点。他的轻信源自勇气,但他的弱点是无厘头的!这正是命运的游戏,宛如受奥斯曼帝国袭击的拜占庭帝国因一扇小城门未关而致全军覆没,千年荣光扫地。
既然人事可荒唐,神意有点怪诞也不足为奇了。我们总在做令后世啼笑皆非的事:譬如,遥想多少文人学士在历朝历代的“文化革新”中遭受迫害,难道我们能说其咎由自取吗?
但丁谓阿喀琉斯“因恋爱而中人暗算的英雄”,我想他若地下有灵,便会“惭愧惭愧”不休。不过,有趣的是,帕里斯也被罚到这一层,这正是但丁幽默之处。两人被地狱之风吹到半空中飘荡,给沾花惹草、争风吃醋的风流子以飘零冲撞之苦,是基督教会惯用的报复刑。
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耻辱痛苦形成的对比,其实只是我们对于人生无常的恐惧。()但丁被流放时,想必也是满心的苍凉吧。是故,地狱乃人世的一个倒影罢了。
在净界山脚,有一个叫贝拉夸的灵魂拥有独特的心境,他必须在山门前等待与其一生等长的时间才有资格受入天堂的洗礼。于是,这懒散的灵魂便特立独行起来。他一点也不着急赶路。如此豁达,本不与基督精神相符。但这种精神却无一例外的在西方与中国可以被接受——西方的游吟诗人与东方的隐士都是秉承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孤立与自我保护。无求、无畏、无为,足以使一切不幸化为平凡的崎岖,令大人物的徒劳无功黯然失色。
【《神曲》读后感】相关文章: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读后感】08-14
《口哨》读后感10-11
《化身》读后感10-09
酒店读后感09-16
武器读后感09-16
《变量》读后感09-13
《乌托邦》读后感09-07
孝敬读后感09-07
书店读后感08-24
《遇见》读后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