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1
身为父母的每一个人,对子女都寄于了美好的希望,同时也都在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而困惑。为人母、为人师的我,也不例外。喜爱阅读的我,总是希望从书籍中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优的方法,初识尹建莉老师是因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不仅得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作为一位教师也学会了些许教育学生的方式。不经意间又发现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老师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道出教育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成长过程当中的细枝末节!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尹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教育艺术。对于渴望成为一个好妈妈、一位好老师的我来说,读此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的家长,许多的家长也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自由的.生活空间,怎样才能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学习成长,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读完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豁然开朗,对孩子最简单、最美的教育就是“尊重、自由、阅读、表率”。“孩子不听话、调皮、不爱学习……”是家长一直纠结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才明白“事实上,真正令人纠结的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成年人的有用原则和功利原则。”孩子有他们的思维和思想,我们大人贯用成人的观点来要求孩子,这样孩子“纠结”我们家长也在“纠结”。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2
“蹲下来看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在尊重中孩子才会获得真正自由。“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有面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学习适应和调整,才能聚集起自己成长的力量。”你是父母,并不代表你就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可以左右孩子的一切。小孩子难免会有自己的思想,爱迪生被认为是不可教育的孩子被迫离开学校,是妈妈的尊重,让他成为一位大发明家。试想如果妈妈再认为儿子的行为是不可理喻,对他严加管教,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因此,孩子的“一些可笑”行为,是他们思想的显现,我们家长要尊重他们的这种行为。比如生活中有些小事情,我们不妨问问孩子的观点,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为家庭发展出谋划策还能树立孩子主人公的精神。一次家里买了个书柜,我征求孩子意见,最终按孩子的建议摆放,孩子感觉自己为家庭立了大功,无比高兴。看准机会,我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商量制订“阅读计划”,有了上次的成就,孩子很情愿地制订计划。
以前,孩子的阅读一直是随心所欲状态。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建议,也能敞开心扉和我交流一些“小秘密”,我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的心理。我的尊重换来了,给孩子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自由地和我交流,为此我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的信任让我有更多机会了解他,在这种相互了解中孩子更加自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3
“最简单的教育最有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个体”与“群体”,家长与孩子通常处于“一对一”的教育状态,我们有时间陪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蕴,更能在亲子阅读中增进母子情感。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成绩,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给他们报补习班、各种兴趣班,是的,这种经过题海战术出来的孩子,当下成绩可能会有提高,可是孩子的'潜质又如何呢?阅读是需要过程的,不像各种补习班效果那样明显,有些家长因此也把阅读放在了第二位,在孩子学完各种补习班之余的时间才让孩子来阅读。虽然有些家长注意了对孩子阅读的要求,但是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边喊着让孩子读书,自己却玩起了游戏、看起了电视剧;有些是硬性的规定,一周内必须读一本书,至于孩子读书的效果怎样,无从过问。如果孩子阅读不快乐,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作为家长,我们不妨从自己开始,做一个阅读型的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制订阅读计划,选择最佳的阅读时间,共同阅读。当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与书打交道,无意识间他们就有读书的愿望,在这种自己愿意的驱使下能不快乐阅读吗?阅读交流对于阅读的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孩子读同一本书,交流各自的观点,这样我们既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又能让孩子从大人的阅读心得中学会阅读的方式和方法。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样和谐的阅读中怎能会不增进情感呢?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怎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放下成人的观点要求孩子,平等与孩子相处就能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价值,有了存在感孩子会更加自由;自由成长的孩子才乐于与父母诚心交流,在心于心的交流中教育会变得更加简单。简单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乐意听从父母的“指令”、乐意效仿父母的“举动”。“身教胜于言传”,以简单的行动赢得孩子最美的信任,与孩子快乐相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4
父母与孩子一样需要成长,而且,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发展。读着思着,思着理着该如何去爱孩子:
1、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教育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很多父母还仍然视其为制胜法宝。他们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生的,打骂孩子是家务事,无须别人干涉。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前段时间电视媒体曝光,一父亲因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告状,家长一气之下竟把孩子打死了,现状之惨烈令人发指。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不要借着爱的名义去打骂孩子,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学会爱,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2、避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亲子共读”这个词对于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尤其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倡导全民阅读,提案设立国家阅读节,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一教育理念。亲子共读是其中一种共读方式。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游戏、一起生活,这样,他们才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生活密码。
试问,作为父母你“亲子共读”了吗?我想有很多父母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惭愧的说“NO”。虽然,我们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生活密码,俨然成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喜欢阅读的孩子,越往后走,学习成绩必将越来越好。而孩子阅读是需要环境的,如果外部环境都是打牌、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怎么可能要求孩子静下心来读书呢?
可惜自己意识太迟了。记得儿子上幼儿园那段时期,我订阅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给儿子读故事,讲童话。可是却总不能坚持,后来儿子上小学了渐渐地就不再这样做了,自己也贪图玩乐上了,结果造成儿子阅读的断层,电视成了他的玩伴。
和孩子一起阅读吧,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间”。
感动于《新京报》的资深编辑曹保印,他为自己刚出世的女儿每天坚持写札记,完成16万字的书——《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佩服新华出版社的'编辑徐光,她记录下了大量自己和儿子的对话以及发生在他们家庭中的故事,从而完成了《教育无痕》一书;更是对教育专家尹建莉折服,她的女儿在她的精心教育下曾连跳两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你也可以做得像那些父母一样优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5
暑假在读书方面读得最多的就是绘本和古诗,这是因为我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孩子从7月15日开始正式背诵诗歌到今天已经背了75首,在绘本阅读方面孩子现在也养成了每日必读书的习惯,让我觉得我的暑假没白过。
特别是8月18号听了常作印老师的讲座,跟这本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常作印提到了6-12岁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不阅读的孩子便是潜在的差生。而尹建莉在书中也写到“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这让我想到了常作印老师对某些小学教材的评价,说某些小学学习“小公鸡咕咕叫”之类的儿歌,其实是对儿童记忆力的浪费。提到儿歌,尹建莉也写到“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尹建莉在书中写到了很多具体的育儿案例,仅就读书就有好多个小节提到,比如“古诗滋养的孩子”“让孩子识字不难”“修得一支生花笔”“好阅读”与“坏阅读”“阅读需要诱惑”“不看‘有用’的书”“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当然里面还提供了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通过一个暑假跟孩子的相处,这本书里的方法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和孩子相处地很愉快。其实孩子一岁以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孩子播放三字经啊唐诗啊等经典,我和老公还经常跟着朗诵。孩子两岁前都已经背会《咏鹅》《静夜思》《春晓》等简单的诗歌了。真正开始给她记录就是从7月15日开始,孩子爱上了看小猪佩奇,不让看就哭,因为这个弄得孩子和我都很难过。就这样持续了大概一周,有一天孩子又闹着看小猪佩奇,老公突然说:“你给我背一首诗吧,背完我们就看一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啊,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吗。从7月15号开始,孩子就背两首诗看两集小猪佩奇。刚开始对她来说很简单,因为他脑子里大概储备了十几首唐诗,前几天,他甚至一天能背六首,好啊,那就可以看三次,一次两集,看完两集后,还可以听两三首简短的英语儿歌,现在还在已经能说一些英语单词唱几句简单的英语了。坚持的力量真是伟大,到今天为止,孩子已经背了75首古诗了。她也养成了习惯,比如有时我问她“想看小猪佩奇吗?”她会说“我还没背诗呢”然后我会说“好啊,那我们找个背吧。”我会拿出她的古诗书,先念给她听,问她“要背这首吗?”如果他同意了,我们就一起吟诵,如果她觉得不好,就再换一首。我很惊讶孩子的辨别力和鉴赏力,她喜欢背的那些确实是像尹建莉所写的“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的诗。她记得非常快,有时候三五遍就记住了。当然这也得益于我平时经常给她磨耳朵播放古诗词。同时我也很佩服中国古诗的魅力,短短几言,意蕴无穷。
暑假天气炎热,而图书馆无疑是个好去处。我经常带孩子乘地铁去回声馆,孩子慢慢也有了自己的阅读品味,从最开始我给她选择读书到后来她非要自己选书。自己拿来的的书,听一两句不对胃口就直接合上,说:“这个不好听,不好听,换一本。”而她选的`大部分书都很好,我每次都会很兴奋,说“宝宝选的书真好,妈妈也很喜欢读呢,我们一起来读吧!”我也很佩服那些创作绘本的作者,他们真是研究透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好像知道两岁多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封面和插图,孩子选书只看封面,而孩子拿来的书恰恰就是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我专门查了百度,确实孩子拿的这本书就是推荐给两三岁的孩子读的。
今年暑假,我和孩子都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新学期,我会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把图书角好好建起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唱歌时间让学生跟唱经典咏流传,新闻时间多让学生观看《朗读者》《大国崛起》等优质节目。希望书籍古诗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静气,打造有文化的班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6
家有小儿初长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思想、品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也许是着这种过度地关注,却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去爱孩子了。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呢?
暑假里我让自己沉下心来,阅读了一些书籍,尤其是重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家庭教育读本,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只看见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没看见这是作为母亲之间的差别,别人是精心把孩子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当下凡事需“持证上岗”。教师上岗需教师证,驾驶员上路需驾驶证,唯独父母是“无证上岗”。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在以往教育中许多看似司空见惯的做法,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错误。
1、给小板凳揉揉疼
孩子小时候,磕伤碰疼的事经常发生。这时,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反观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作为家长平时对此要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当孩子不小心磕碰了,我们能友好的采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方法处理,教给孩子的则是宽容和理解,而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将获得的是善良和豁达。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2、学做“听话”的父母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基本标准。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这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平等。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就会不听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请蹲下身来,想方设法弄明白孩子的需求,做一个“听话”的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纵容”孩子。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想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7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买了两本书,她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读《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我先读完之后,感觉很失望。又去读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读就让我连连感叹相见恨晚。两书虽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内容质量实在是云泥之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导书,内容贴近实际,书中介绍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有所涉及,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初为人父母的八零后阅读。
通读全书,有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与孩子相处。在传统思维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我们的话,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学习,往往我们在这种管理性的思维模式中,过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作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引导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给他更多的鼓励,去强化他的优点,并推而广之,而不是反复强调他的缺点或者错误。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设法保护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反复地指令和强迫去让孩子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这件事,甚至最终把这件事放到了敌对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要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作业来滋生他对学习的反感,不是通过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来加强他对考试的焦虑。
第二,作者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小学主要解决的是学习兴趣问题,初中主要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学习能力的时候。所以说,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渲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对成绩再有过分的关注和追求。因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会与孩子将来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这一点我从实际经历中就深有体会,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在走入社会后,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定就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差。不过我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作者总结的更精准,更透彻。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他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他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第三,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进入小学甚至初中当老师的门槛非常低,这也造成了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孩子能否在小学初中阶段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为将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只能碰运气。书中写到作者为了孩子的"暴力作业"去与老师沟通,而又因老师知识背景的浅薄和教育素质的低下而无法沟通,作者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师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着笑脸避免与老师冲突。读到这些真是让人感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到底是在为国家培养栋梁,还是在毁灭国家的未来?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究竟有多少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被捆住手脚困在了起跑线上?
第四,读到最后一章,作者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让那个曾被诊断为严重的儿童多动症的孩子恢复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几乎要流泪了,一方面我为作者能帮助一个问题如此严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长为一个好孩子而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也感叹他的幸运,遇到了如作者这样的好老师,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为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为遇不到这样的好老师,这些本来没有大脑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来应该通过改变家庭教育环境来得到改变和成长,却被使用副作用不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最终的结果只能听天由命,而如果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善,往往类似的症状根本得不到改变,最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在成年后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读此书后的一些想法,其实本来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读完后开始写这个书评的时候,却只想到了这几点。
在此,我也郑重地推荐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只会拿着锄头去雕琢,最终只能把这块美玉变成一文不名的石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8
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对母亲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作者以自身的育儿经验和观察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的独到见解,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位更好的母亲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书中强调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母亲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孩子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母亲,我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发展。
其次,书中提出了“无痕教育”的概念。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母亲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耐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书中,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和使命。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首先,我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我要学会运用无痕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最后,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耐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总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它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家庭教育的道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9
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对广大母亲们的一次心灵洗礼,更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阅读和反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深刻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让我对母爱和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作者指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一个好妈妈应该具备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的责任。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结果,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此外,这本书还提到了许多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等。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作为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和责任。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我需要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我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我还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阅读和反思的书籍。它让我们认识到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让我们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这本书,用心去实践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就能够成为更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2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09-20
好妈妈10-04
好妈妈10-0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03-2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5篇)05-1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30篇)05-11
好妈妈,坏妈妈10-09
我的好妈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