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加入Momself共度成长会,了解到许多好书,包括《拖延心理学》《奇特的一生》《游戏力》等等,但是最颠覆我的认知的,是这本《被讨厌的勇气》,这本采用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体”来完成的心理学著作,触及非常多的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盲点,信息量大到没办法一口气读完,因为每一章都需要你去消化,这是一本“谁都可以从中挖出点什么的共同采石场”。摘一些要点和我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朋友们。
《被讨厌的勇气》是什么
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本书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讨论,向读者阐释了阿德勒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倾慕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谱写的佳话,岸见一郎想成为阿德勒的“柏拉图”,而古贺史健受岸见一郎影响,接触到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岸见一郎对阿德勒心理学有自己的见解和发展,他愿意做岸见一郎的“柏拉图”,于是就有了我们手中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青年,也许就是现在的我们。
书中讲了什么?
目的才是行为动机。我们很多时候认识事物、分析行为、研究动机,会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比如原生家庭,比如心理创伤,我们的经历在我么身上、心中留下了烙印,会改变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过去的经历会影响未来。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阿德勒却认为,目的决定行为。个体心理学否定人有天生的不幸,认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我们可以抵抗感情,可以不受情绪支配。比如,在餐厅用餐,服务员不小心洒了菜汤在我们身上,我们可能勃然大怒,继而指责服务员。我们当时当然是受情绪支配的,因为服务员的不小心而生气,而愤怒。阿德勒心理学则告诉你,不是的',你愤怒想以这种简单直接粗暴的沟通方式,震慑住服务员,迫使其道歉,进而作出补救措施,愤怒是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我们常常羡慕一些人,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身材管理非常好;非常自信达观,有很多朋友;或者可以坚持一件事情很长时间。我们想试着向他们学习,作出改变,但是总也做不到。你可能会觉得,不行,下再多的决心,还是改变不了,我可能一辈子就这个样子了。读书笔记.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个体心理学告诉你,我们做出什么选择,都是有目的的,而这个目的的原则,则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你改变不了,恰恰是因为你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因为不改变,对你有好处。可以这样理解,当下的状态对你来说是舒适的,改变意味着未知,意味着付出,需要更多的勇气,因此你虽然嘴上说着要改变,心里却更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所以,我们的一切,都是现在当下的选择,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为了达到你潜意识设定的那个目的。
这个理论让我想到自己,平时在和家人相处时,会有一些矛盾和争执,往往到后边就会变成争吵,其实我们真的是被对方激怒所以情绪不受控制,让矛盾升级的吗?下细想想,我们或许是为了用这种方式去降服对方,你会发现我们不是执着于对错,而是为了赢得这场争论,让对方承认错误承认失败。
书中还提到一个观念,我们或许当时会屈服,但是会在未来的某个契机下,进行复仇。比如被父母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变成不良少年,就是想通过变坏对父母进行报复,达到让父母难过痛苦的目的。
那么我们到底改如何看待我们的经历,如何对待身边的恶意呢?答案是,不做任何反应。相当佛系了!作者认为,发怒是一种交流形态,而我们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式去交流,不含怒气的交流,可以更加顺畅,所以,要放弃对怒气的依赖。想要做到这点,需要我们抛弃竞争意识和胜负观念,也就是就事论事,不引申不发挥不联想,不放入太多情绪,避免人际关系变成权力斗争。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相关文章: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600字08-21
读《父亲》有感08-31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永远的琥珀》有感10-26
读《执着的力量》有感,09-28
读《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读《种子的萌发》有感04-25
读《网络的利与弊》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