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理论》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教学理论》有感

时间:2021-05-15 20:32: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教学理论》有感

  《教学理论》在第五章“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谈到了课堂中教师的“理答策略”。所谓“理答策略”,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的方法。这里我想谈一谈关于表扬的话题,因为这是常用的,但又不好操作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于永正老师讲,上课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我想这高帽子还要戴好,戴合适了,不能随意抛。“教师表扬学生应采取慎重态度,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p210)书中列出12条“有效表扬与无效表扬的比较”,在“无效表扬”栏目中,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时,表扬这一武器就用上了。一学生站起来发言,也不管回答是否靠谱,都是一率的“你真有勇气,真不简单。”真不简单吗?这样的表扬就属于“只奖励参与,而不考虑行为结果。”这样的表扬缺乏诚意。经常见到语文课上,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所有学生朗读后,老师给予表扬——“读得不错”,“读得真好”。不难发现,由于简单地将表扬理解为“保护学生”“赏识教育”,这位老师的表扬失去针对性。学生感觉读得很好的地方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感觉不知如何处理的地方得不到修正;读得不好的同学还自以为读得不错,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这样的表扬就属于“不考虑学生是否付出努力或取得成绩,而给予表扬”。表扬不是万能的,是把“双刃剑”,只有合适有度的表扬才是适用的,反之过多的表扬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表扬泛滥,且无内容,这是教师的一种“不作为”。有人指出: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教学的评价导向功能,原来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造成了知识的误区和科学陷阱。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减弱,其价值就会慢慢降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口头评价对学生带来的.刺激程度就会慢慢地减弱。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判断,势必对其心理与行为带来不好的影响。从书中“有效表扬”的第一条“依具体情况给予表扬”,到最后一条“鼓励教学过程之后与学习任务有关的行为”,大多着眼于对学生的努力行为本身进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其著作中,也专门谈到了称赞的艺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比如说,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京华出版社)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表扬要避免那种空洞的、简单的评价,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详尽的描述,改变传统的定性式的评价,多一点质的评价——不光让学生知道好,而且还要清楚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儿,从你的话语中受益。这样学生才会充满内心的满足和对自我的肯定,而不是盲目与焦虑,这样的表扬才是有效的。

读《教学理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