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04-20 14:20:30 羡仪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识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时都有过很多教师给学生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认为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生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学生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

  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提高成绩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继续研读那些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

  再次从网上下载《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的有关章节,刚好看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书中有很多想法和见解。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共作的我,在读到这本书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可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应该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应该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级的教学更应该如此,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

  是的,孩子们是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在这一章节中,我深刻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以及学生们的那份热爱和真诚,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了思想上的洗礼和熏陶,我将在我的教育中践行和体悟这种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4

  很高兴能有一本好书伴自己度过漫长的暑假,它让我接触到了一位教育家伟大崇高的心灵,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挚爱,虽然这本并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但是仍能从其中引入的文字中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侃侃而谈,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让我有一种新的收获和体验。

  本书的第一章就提到了学生的个性和谐,全免发展。当前正大谈素质教育,然而学生还在焦头烂额的应付考试,教师们则为了抓一系列的指标无奈的走上了与素质教育截然相反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强调学校生活的核心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并且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集体主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关于教学方面的核心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他强调教学与教育的统一,教学与发展的统一,教师要有两套教学大纲,要注意教学个阶段的相互联系等。他的这些观点贯穿于他的赏识教育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理论当中,而且他还总结了一些教学中的技巧经验,这些对我们现实中的教学也很有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坚信,学校里往往带来很大不幸的冲突,大多数根源就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谈话。”他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术、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使每一名青少年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在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教学思想中深有感触,他说,有些教师持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把教材讲解的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读到这我停住了,之前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竟然是错误的观点,反思自己的课堂,在过去的一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如何,可能现在就可以有一个评判了。只有让学生去实践,他才会掌握知识。学生得自己实践者解决问题,好的老师是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解决问题,并啊且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指点。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老师把知识说明白的过程。这时才恍然大悟,之前每个老师都在说知识落实,当时就想不明白知识落实不就是老师讲明白后学生课下练嘛,错了,苏霍姆林斯基说了,学习的过程即思维训练的过程注重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课堂上应以学生的练习为主。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的投入到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暴露的就越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做老师的,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给我们的建议是,请你努力做到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伪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学生的相互作用生活中、在精神财富的交流中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所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一点主动一点,热情高涨一点,那么怎么才能把课上的很有趣,兴趣的源泉在哪儿呢?你应当努力是自己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也谈不上学生的注意力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和效仿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02-13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02-06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02-17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句集锦04-17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02-07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5篇)02-24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5篇02-23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5篇)02-07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15篇)02-16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