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900字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瓦尔登湖》有感1
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发达,财富累积,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纪上半叶,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工业”转型阶段,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欲望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财富、地位、名誉这些东西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当时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结果环境破坏,人们也遭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此时,梭罗就像个隐士,回归自然的他,关注着自然。与动物“居民”为邻,过着他想要的生活。当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才明白他对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的担忧与对自然的热爱。
其实不仅仅是19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为获得金钱而忙碌奔波,不管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大数目的金钱还是仅仅为了活着,可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从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然。而他自己在湖边的小木屋里当起了农民,与自然交朋友,轻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边欣赏着自然,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人不应该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进行无情的破坏,因为我们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园里生存。
《瓦尔登湖》或许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种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宁静的瓦尔登湖湖畔还留着梭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考。人从自然中走了出来,却又不得不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那颗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抛开无谓的纠纷与困扰、功利与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尘打扫干净。
梭罗是智者,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唯有离开喧嚣的城市,才能寻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只有在那瓦尔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与其说《瓦尔登湖》反映了作者梭罗两年内的生活,不如说这是他向我们展示的一种生活态度。回归自然,是自然养育了我们,是自然让我们得以生存。平静的湖面犹如平和的心境,平和的心境让人远离尘嚣,回到那个本真的自我和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心的洗礼。将所有的杂念,所有悲伤的旧事全都忘掉,我们是最初天真活泼的自己。
最真的自然只有最最接近本真的心灵才能体会得到。梭罗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就是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财富、名誉的获得为荣,对金钱的过分追逐表示认同。所以提倡回归自然的智者是孤独的。自然的本真是美、是和谐,它对应着人类的善良和人们本真的心。
读《瓦尔登湖》有感2
犹记富翁与渔夫之间那个短小却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当渔夫悠哉地享受着海风习习,浪潮轻击的简单、平淡而闲适时,富翁却教导渔夫拼搏奋斗努力赚钱,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却烦恼悠然自得,过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我不已经过着这样一种生活吗?”渔夫如是回应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对于富翁纷繁复杂的“成功之路”,渔夫几乎如一位智者,寻得了一条通往心之所向的捷径——简约而平淡。苍旻遐缅,人事未已。当下的大多数人们显然选择了“富翁”的道路,为着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标,人们不懈努力,为了所谓“诗和远方”不断奋斗,却或许在不经意间迷失在纷繁错杂的现实中,无从逃脱。
然而,梭罗大概能够通晓到了渔夫的智慧吧。他选择了独自在瓦尔登湖畔走下这段捷径——一只板斧,数十美金,一间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边的丛林中,一次简约生活的画卷便在《瓦尔登湖》中徐徐展开。
在这样简约的生活中,梭罗尝试着直面生命的本质,不顺从天命,而是吸纳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将生命逼入死角,滤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喝茶和咖啡,也不用黄油,牛奶和鲜肉,因此不用这些用度去干活”,也不需要“用蚯蚓钓梭鱼,然后拿梭鱼做诱饵去钓鲈鱼”。他的.生活,是“一年只需劳动三四十天,以供养自己”,是林间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鸟鸣阵阵和松鼠啾啾,是豆田里随心的劳作,是友人不时的探访,当然也是对小镇喧嚣的远离,对周遭邻居的关怀,以及那清澈而深不见底的一方淡绿色湖水的热爱和眷恋。无论是寒冬里的屋内取暖,还是初夏时的林中漫步,融汇与瓦尔登湖之畔,便是那对简约而惬意的生活的不羁追求。
谈及人们津津乐道的“金钱”,梭罗如此断言:“对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这大概便是一个不羁的灵魂在追求极简的道路上对金钱的不屑一顾;也正是对金钱的如此论断,才能让梭罗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辙,得以用一种简洁的方式,追寻这最不繁杂的生活。
生活,其实并不繁杂。愿你也能在《瓦尔登湖》之畔,与梭罗共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同赏听鸟叫虫鸣,冰破湖开,共享一次极简之旅。
读《瓦尔登湖》有感3
这是一本寂寞的书。这是一颗孤独的心。
寻找·自然之美
“在温暖的黄昏,我常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鲈鱼仿佛被我笛声的魔力所吸引,在我周围游来游去,看到月亮移过呈现出罗纹的湖底,湖底上散步着森林中的碎木残片。”
梭罗只带一把斧子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被瓦尔登湖的美景深深吸引与着迷。他熟悉湖底的每一颗卵石,河畔每一丛树木与湖中水草,就像父亲熟知孩子每一寸心事。他的瓦尔登湖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纯洁,且未受污染。他说:“如果把一大杯湖水举在亮光中看,它就像同量的空气一样无色。”他用“上帝的一滴泪”来形容瓦尔登的湖泊是再恰当不过了。或玻璃般的绿蓝色,或无可比拟、难以描述的浅蓝色,或朦胧黯淡的深绿色,是梭罗心中湖的彩虹色泽。
他深切地爱着这片净土,静静的在湖水边打消他的寂寞。有时,他会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到正午,甚至黄昏,他不看书也不种豆子,而是在寂寞中寻找自然原本的美,亦或是生活原本的简单、淳朴与真实。
而这种美总是很短暂。
寻找·精神之美
“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命运。”
大多数读者都熟知这句话并被它激励。我想梭罗定是一位自然的读者,生活的学者,对生活有极大的考究。他向往自然,向往淳朴简单的田园生活,他批判尘世,批判人们活得太累却不充实。他说:“大部分人过着沉默绝望的生活。”现代生活更是应证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成天忙忙碌碌,殊不知哪一天就成了一具烤焦的尸体。梭罗说:“我宁愿坐在自己种的南瓜上也不用拥挤在天鹅绒软垫上。”在他眼里城市就是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的地方,人们丧失了原来的质朴与纯真,被金刚水泥蒙蔽了清亮的双眸,逐渐在生活中丢失了自我。而他宁愿一个人与孤独相伴,时刻清醒,保持独立性,在自然中做个寂寞又快乐的人。
他对城市生活的厌恶与对城市居民的同情更反衬了他对自然的热爱。自然,大地,就像他的良师益友,用瓦尔登湖澄澈的流水抚慰他寂寞的心灵,带领他超脱俗世,重新寻找生活的方向。有人说,他是用出世的心态来体验入世的生活。他用一双澄澈的眼眸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用超凡脱俗的大脑品味生命的意义。瓦尔登湖的生活,亦是他寻找自我的路。
寻找·心灵之美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没有活过。”
寻找是条很漫长的路,有些人在路上琢磨不定最终走散,有些人做个世事者中途放弃,有些人则静静的思考着生命的价值。我想梭罗定是在这条路上做长途旅行的人,而且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心灵归属。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肉身的归属地,亦是其精神家园或是他的梦中天堂。陶渊明的桃花源铸就了中国文人几千年的梦,最终也只是个空梦,而梭罗如此幸运,瓦尔登湖便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瓦尔登湖的日子让他学会用纯净的心灵与清澈的眼眸去寻找人生的方向。人类并不接纳梭罗的思想,而自然接纳了他,保留他人格的独立性,又铸就了他的思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闪耀在世界上。梭罗的生活不需要掌声与鲜花,只求一颗宁静的心,在夜晚中绽放心灵之美。
无疑,梭罗是个很好的寻找者,他的思想也因这两年零两个月的心灵自由而显得熠熠生辉,犹如一颗永恒不变的星辰,在黑夜里绽放微弱又纯洁的光芒,闪耀在俗世之上。
【读《瓦尔登湖》有感900字】相关文章:
读《父亲》有感08-31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杜甫传记》有感10-15
【精】读《匆匆》有感10-04
读《孔乙己》有感(转载)09-22
读《笨小孩》有感02-09
读《鲁宾逊漂流》有感09-22
读《血色母亲》有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