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1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
意思: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不韪(wěi):不是,错误,伤感文章。
春秋时期,郑国和息国位于中原中部,两国紧密相连,都是比较小的诸侯国。它们与周室同宗,都姓姬。息国虽然比郑国还小,但它的国君不能与郑国好好相处,经常发生口角。
公元前712年,息国国君因为一些小事,又与郑国发生了矛盾,他很不冷静,居然派兵攻打郑国。
有人事先就知道,息国这样干是要灭亡的`。因为它犯有五大错误:一是没有度量这次出兵是否正义;二是没有权衡自己的力量;三是没有想到与自己同姓的亲戚应该亲善和睦;四是没有分清是非曲直;五是没有审察自己的过错。息国存在这五个致命弱点,自己全然不知,毫不醒悟。
结果,息国果然遭到了惨重损失,国君狼狈逃回。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便是历史学家从息国作战失败的原因中分析演化出来的。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2
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
冒天下之大不韪释义
不韪.不是,错误。“犯五不韪”,可解释为:犯有五项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指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其中郑国和息国紧紧相邻,它们与周室同宗,都姓姬。郑国不算很大,但息国更小。
息国虽然是个很小的国家,但他的统治者却不能与邻国友好相处,特别是常常和比他强大的'郑国争吵。公元前712年,息国又为了一些小事与郑国冲突起来。
息君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马上下令出兵,去攻打郑国。
息国本身存在许多的弱点:一,不考虑出师正义不正义,二,不自量力,以小国入侵大国,三不与同姓兄弟国家和睦;四,不分是非曲直;五,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因而,在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3
成语典故: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
【典故】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十一年》
【释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相近词】冒大不韪
【成语示列】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成语例句】
◎李敖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那是在公元1644年3月,明朝叛徒吴三桂,丧心病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引来清兵进关,围剿了闯王义军,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相关文章:
春天的成语成语06-01
猴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2-08
经典成语【精选】06-14
成语05-23
经典成语06-13
蛇的成语有哪些成语10-04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1-19
形容人多的成语 形容的成语04-03
含不的成语 有关读书的成语04-03
牛蛇的成语有哪些成语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