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成语经典(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国演义的成语

时间:2024-05-24 15:00:43 成语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的成语经典(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的成语1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的成语2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结 束 ]

三国演义的成语3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的成语4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国演义的成语5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

  空城计

  如鱼得水

  髀肉复生

  如饮醇醪

  步步为营

  偃旗息鼓

  七步成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

  欲擒故纵

  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

  计收姜维

  计取陈仓

  苦肉计

  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

  击鼓骂曹

  蒋干盗书

  走马荐诸葛

  张飞赔罪

  设连环计

  义放曹操

  桃园结义

  水淹七军

  诸葛亮吊孝

  辕门射戢

  黄忠请战

  回荆州

  横槊赋诗

  三英战吕布

  曹操献刀

  单骑救主

  马跃檀溪

  初出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

  捉放曹操

  桃园三结义

  大意失荆州

  三国归晋

  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的成语6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

  1.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 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激趣导入

  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

  (板书课题)

  活动一 成语知多少

  1.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

  (3) 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

  (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

  (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7)请说出跟关羽有关的两个成语。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1.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2.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学习接下来内容作铺垫。

  环节二

  引导学习活动二 引导学习

  1.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先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齐读课件中的成语

  (2)同桌交流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含义,相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 我是故事大王

  1.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个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四大组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2.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语,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成语故事(赵云飞骑救公孙;典韦飞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孙权;许褚护曹夺船避箭;曹洪护曹步随渡水;周泰救权惨战重围;曹洪挡超竭力死战;曹昂让父奉马身死;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过关斩将;跃马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大闹长坂桥;舌战群儒;初出茅庐;七步成诗;巧借东风;曹操献刀;义放曹操;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等)

  3.评选故事大王

  环节三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推荐课外阅读。

  透过范例总结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四

  作业布置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完成手抄报

  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之“三国成语”

  桃园结义

  羽扇纶巾——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成语7

  1.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3.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平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平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平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平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平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平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扩展阅读: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舌战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鸡肋,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乐不思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坚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骨肉相残,巢毁卵破,

  一身是胆,顾曲周郎,超群绝伦,如鱼得水,如饮醇醪,

  髀肉复生,步步为营,偃旗息鼓,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欲擒故纵,吴下阿蒙,刮骨疗毒,计收姜维,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愿打愿挨,

  张飞赔罪,义放曹操,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单骑救主,横槊赋诗,马跃檀溪

三国演义的成语8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

  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赤壁之战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三顾茅庐__ 人物及故事:__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君王_

  成语:__桃园三结义 人物及故事:___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为兄弟___

  成语:草船借箭故事:周瑜为难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求贤若渴,3次登门拜访诸葛亮

  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__,“智绝”是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关羽______。

三国演义的成语9

  爬山越岭

  葵花向日

  二桃三士

  二三其节

  昂然而入

  哀喜交并

  总角之好

  自新之路

  政令不一

  正言直谏

  引喻失义

  佯输诈败

  晏然自若

  循名考实

  熏风解愠

  学如登山

  揎拳裸袖

  虚虚实实

  笑傲风月

  闲杂人等

  喜怒不形于色

  卧床不起

  忘战者危

  万绪千头

  万绪千端

  万全之计

  天震地骇

  视微知著

  势如水火

  市不二价

  神鬼难测

  色厉胆薄

  如石投水

  肉颤心惊

  柔能克刚

  仁义之兵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青蝇之吊

  亲临其境

  器宇不凡

  凄然泪下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怒气填胸

  难以预料

  落荒而走

  略无忌惮

  率由旧则

  旷世逸才

  旷若发蒙

  兢兢翼翼

  竭尽心力

  箕山之志

  积思广益

  华屋丘墟

  虎踞鲸吞

  虎超龙骧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根据??互

  风激电飞

  风驰电逝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发怒穿冠

  蠹政病民

  叠矩重规

  当今无辈

  初生之犊不惧虎

  轻才好施

  不遑宁息

  拨云雾见青天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背若芒刺

  百举百捷

  四海飘零

  走石飞沙

  壮心不已

  珠翠之珍

  逐臭之夫

  诛暴讨逆

  众难群疑

  知遇之恩

  枝干相持

  执鞭随镫

  赃污狼藉

  刖趾适履

  月明星稀

  隐介藏形

  以柔克刚

  养精蓄锐

  言过其实

  熏莸同器

  熏莸不同器

  虚废词说

  啸侣命俦

  下笔成篇

  望风希指

  司马昭之心

  死而复生

  首当其冲

  矢在弦上

  事生肘腋

  释生取义

  誓不两立

  任重才轻

  人各有志

  去邪归正

  器宇轩昂

  器小易盈

  剖肝沥胆

  剖蚌求珠

  牛蹄中鱼

  暮景桑榆

  民殷国富

  令人切齿

  临危不顾

  雷霆之怒

  泪流满面

  老成练达

  枯树生华

  荆山之玉

  旌旗卷舒

  矜功伐能

  煎水作冰

  吉凶祸福

  祸生肘腋

  户枢不朽

  撼天震地

  贵极人臣

  躬耕乐道

  割恩断义

  防芽遏萌

  恩威并用

  阿党比周

  对症之药

  短兵接战

  睹微知着

  斗量车载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大雨滂沱

  粗衣恶食

  踌躇不决

  沉吟未决

  长驱直进

  长才广度

  豺狼当路

  不护细行

  步罡踏斗

  不避艰险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冰散瓦解

  并驱争先

  避李嫌瓜

  闭门思愆

  背本就末

  抱玉握珠

  抱薪救焚

  包藏奸心

  半信不信

  败不旋踵

  拔十失五

  燃萁之敏

  豆萁燃豆

  翘首引领

  翘首企足

  枯木生花

  天崩地塌

  坐而待弊

  坐而待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鹿作马

  有勇有谋

  孜孜不倦

  铸剑为犁

  作奸犯科

  纵虎归山

  自投罗网

  肘腋之患

  恣意妄为

  指日可待

  众寡不敌

  枕石漱流

  志同道合

  左顾右盼

  钟鸣漏尽

  自高自大

  壮士解腕

  意气风发

  易地而处

  冢中枯骨

  鱼贯而入

  张灯结彩

  衣架饭囊

  一行作吏

  衣绣昼行

  有机可乘

  一心一意

  扬幡招魂

  以卵击石

  一身是胆

  勇而无谋

  以石投水

  扬汤止沸

  掩目捕雀

  偃旗息鼓

  要言不烦

  摇摇欲坠

  一面之词

  薰莸不同器

  小受大走

  笑容可掬

  薰莸同器

  心如铁石

  无所不为

  形影相吊

  寻章摘句

  心胆俱裂

  物伤其类

  血流成河

  物是人非

  位极人臣

  心术不正

  心怀叵测

  危在旦夕

  下笔成章

  舞文弄墨

  为虎添翼

  喜不自胜

  万全之策

  无名小卒

  万死不辞

  妄自菲薄

  污泥浊水

  先礼后兵

  围魏救赵

  望风而逃

  文人相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问舍求田

  童颜鹤发

  谈笑自若

  土龙刍狗

  素不相识

  体无完肤

  为民除害

  图谋不轨

  所向无敌

  手不释卷

  土鸡瓦犬

  死不瞑目

  手挥目送

  手无寸铁

  声威大震

  事与愿违

  势合形离

  十鼠同穴

  尸横遍野

  拭目以待

  忍辱负重

  如鱼得水

  忍无可忍

  三顾茅庐

  如饥似渴

  禽息鸟视

  气涌如山

  清尘浊水

  切齿痛恨

  穷兵黩武

  倾家荡产

  求田问舍

  樵苏不爨

  泼油救火

  翘足引领

  弃暗投明

  情同骨肉

  强词夺理

  弃瑕录用

  鸟尽弓藏

  秋风扫落叶

  目不斜视

  片甲不回

  七擒七纵

  名不虚传

  沐雨栉风

  翩若惊鸿

  男尊女卑

  毛发之功

  论功行赏

  赔了夫人又折兵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秘而不宣

  灭虢取虞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门无杂宾

  名不副实

  闷闷不乐

  妙绝时人

  老骥伏枥

  落荒而逃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立身扬名

  迷途知返

  临危受命

  老生常谈

  毛骨悚然

  锦囊妙计

  蓝田生玉

  刻肌刻骨

  酒酣耳热

  老弱残兵

  开门揖盗

  开诚布公

  见机而作

  孔孟之道

  精贯白日

  坚壁清野

  举止失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假手于人

  假途灭虢

  急于求成

  箭在弦上

  计日而待

  将功赎罪

  集思广益

  悔之无及

  极天际地

  虎入羊群

  华屋山丘

  黄口孺子

  缓兵之计

  后患无穷

  互为表里

  含蓼问疾

  魂不守舍

  鬼神不测

  画饼充饥

  贵远贱近

  刮目相看

  诡计多端

  光辉灿烂

  管窥筐举

  顾曲周郎

  顾名思义

  共为唇齿

  割肚牵肠

  骨肉未寒

  公诸同好

  各为其主

  甘雨随车

  感恩戴德

  腹有鳞甲

  浮瓜沉李

  反客为主

  反戈一击

  反败为胜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婀娜多姿

  峨冠博带

  多端寡要

  对酒当歌

  断头将军

  抵足而眠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荡气回肠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大惊失色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出茅庐

  出言不逊

  赤膊上阵

  成群结队

  成败利钝

  成败得失

  沉吟不决

  沉李浮瓜

  车载斗量

  车殆马烦

  超群绝伦

  长林丰草

  草庐三顾

  苍生涂炭

  仓卒之际

  残暴不仁

  步步为营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不求闻达

  不劳而获

  不可造次

  不急之务

  不成体统

三国演义的成语10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点评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近义词】握筹布画、运筹决策 、运筹决胜。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点评

  一个人不论再如何的优秀,他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项而专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边的资源,不仅说的是人,还有物。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

  【灯谜】:刘备请孔明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点评

  刘备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小朋友们,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泞,任务有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最终一定会成功。从故事中也能看出刘备是个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团结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团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联系到我们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灯谜】孔明造箭

  【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这时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小朋友们,努力学习哟~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点评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国演义的成语11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嫉贤妒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义薄云天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含褒义。形容非常崇高。一般作谓语、定语。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登高必赋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人常变卦。一般作主语、谓语。

  儿女情长

  儿女:男女。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一般作谓语、定语。

  灰飞烟灭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一般作谓语。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态度从容

  不避艰险

  不畏惧艰难险阻。

  谈笑风生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形容人说话既风趣又有吸引力的用语;多用于闲谈消遣方面。一般作谓语。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所向披靡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面粗率,实际却很细致

  雄姿英发

  姿容威武雄壮。

  老谋深算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多用来形容人的办事能力。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手不释卷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含贬义。有时用作自谦之辞;表示不知说些什么好。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弘毅宽厚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神机妙算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用作褒义。常用在形容计策;智谋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乐不思蜀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环境中而忘了本。含贬义;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谓语、定语。

  求贤若渴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大义凛然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常用来描写勇士受屈时或烈士遇难前的英勇气概。一般用作状语。

  雅量高致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有勇无谋

  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只有胆量;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而没有周密考虑。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多含褒义。常用指代表现不俗、举止潇洒、有杰出贡献的人;有时也用于指放荡不羁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用作褒义。用于赞扬人的品质。一般作谓语。

  英雄气短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三国演义的成语12

  1煮豆燃萁

  比喻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

  2才高八斗

  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极高。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贵乡公曹髦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4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本谓马谡之为人言辞浮夸,超过其实际才能。引申之,则泛指一切夸饰之辞。

  5穷兵黩武

  穷,尽。穷兵,用尽兵力。黩,滥用。黩武,滥用兵力,好战。

  6三马同槽

  据传说三国时曹操曾作了一个梦,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魏正始后,即出现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把持曹魏军政大权的局势,详见《晋书·宣帝纪》。后以“三马同槽”比喻几人同掌大权。

  7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溽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又是一句骂署之言。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9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10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三,表示起码的'多数。三日,即使是三两天。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原是鲁肃夸赞吕蒙学有长进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

  11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舐犊比喻年老的父母爱怜自己的子女。曹操杀了杨修,杨彪惨愧自己不能象汉武帝时的金日磾一样有先见之明,如今对儿子杨修仍不能忘怀。这含有对曹操委婉讽刺之意。

  12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

三国演义的成语13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傲睨得志 懊悔无及 昂然直入

  倍道而进 不成体统 不得善终 不可造次 不置褒贬

  把薪助火 背若芒刺 别作良图 步罡踏斗 乘其不备

  尺寸可取 才薄智浅 长驱直进 傲贤慢士 赤身裸体

  踌躇不决 反败为胜 大计小用 大获全胜 大吉大利

  大仁大义 大展经纶 刀枪剑戟 得而复失 灯烛辉煌

  等闲视之 抵足而眠 等闲之辈 低头丧气 东荡西除

  东冲西突 蠹政病民 恩荣并济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客为主 反戈一击 费力劳心 焚香礼拜 放鱼入海

  放龙入海 奋武扬威 凤毛鸡胆 鼓角齐鸣 官轻势微

  光阴荏苒 诡计多端 鬼神不测 割恩断义 横行无忌

  虎入羊群 虎体熊腰 缓兵之计 荒淫无耻 虎踞鲸吞

  荒淫无道 魂亡胆落 击鼓鸣金 急于求成 锦囊妙计

  举善荐贤 决一死战 旧病复发 开基立业 口出不逊

  宽以待人 开基创业 狼心狗行 老弱残兵 泪流满面

  谋事在人 鸣金收军 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怒气填胸

  女大须嫁 泼油救火 剖肝沥胆 旗帜鲜明 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 强词夺理 七步成章 凄然泪下 趋吉避凶

  忍辱偷生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肉颤心惊

  身不由己 声威大震 尸横遍野 手无寸铁 束手待毙

三国演义的成语14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刘备编草鞋——内行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三国演义的成语15

  〖刀枪剑戟〗成语典故: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大仁大义〗成语典故: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

  〖胆丧心惊〗成语典故: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低头丧气〗成语典故: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等闲人物〗成语典故: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等闲视之〗成语典故: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等闲之辈〗成语典故: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大雨滂沱〗成语典故: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

  〖大言欺人〗成语典故:军败于当阳,詈穷于夏口,亘亘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地远山险〗成语典故: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蠹政病民〗成语典故: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抵足而眠〗成语典故: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抵足而卧〗成语典故:一日,众官皆散,权(孙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灯烛辉煌〗成语典故: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大展经纶〗成语典故: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恩荣并济〗成语典故: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恩怨分明〗成语典故: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反败为胜〗成语典故: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法不徇情〗成语典故: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纷纷穰穰〗成语典故: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反覆无常〗成语典故: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语典故: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封金挂印〗成语典故:[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反客为主〗成语典故: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凤毛鸡胆〗成语典故: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繁礼多仪〗成语典故: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费力劳心〗成语典故: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放龙入海〗成语典故: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成语典故: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奋武扬威〗成语典故:[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拂袖而起〗成语典故: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放鱼入海〗成语典故: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滚鞍下马〗成语典故: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各霸一方〗成语典故: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骨颤肉惊〗成语典故: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

  〖盖地而来〗成语典故: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写‘天公将军’。

  〖割恩断义〗成语典故: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股肱心腹〗成语典故: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葛巾布袍〗成语典故: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国家大计〗成语典故: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三国演义的成语】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成语05-23

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成语11-18

关于三国演义成语08-04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03-26

三国演义的成语【热门】05-24

三国演义的成语经典[15篇]05-24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精彩句子摘抄12-23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集锦11-22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集锦12-22

《三国演义》成语对联大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