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5-14 07:12:49 成语 我要投稿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注释]壁:墙壁。

  [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2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

  [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3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4

  1、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战功赫赫的大将,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等出色的表现,也被提升为上卿,而且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说:“蔺相如出身低贱,仅靠一张嘴皮做些事,地位竟然超过我。要是见到他,我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就尽量避开廉颇,以免与他发生冲突。

  有一天早朝,蔺相如的车马正好与廉颇的车马相遇,蔺相如连忙命令车马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行。

  蔺相如的做法让手下的门客很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王我都不畏惧,难道我会害怕廉将军吗?现在,秦国是强国,但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和他闹矛盾,只会对秦国有利。我这样做,正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危。”

  这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的府宅请罪。

  从此,两人尽释前嫌,成了生死之交。

  2、高山流水

  楚国人俞伯牙,非常喜欢弹琴,曾拜成连先生为师。

  学艺三年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俞伯牙的技艺,成连先生将俞伯牙带到东海蓬莱山,将他独自留在那里。

  浩瀚的大海,碧波万里;高山层林,苍翠无际。眼前的美景让俞伯牙心胸豁然开朗。澎湃的浪涛之声,悠长的虎啸猿啼,俞伯牙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激起了他满腔的热情。

  俞伯牙任心中的激情自由流淌,一曲《高山流水》诞生了。

  俞伯牙终于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成了最著名的音乐家。

  一次,俞伯牙在泰山游览。面对巍巍青山,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弹奏起来。有位青年樵夫名叫钟子期,被他的琴声吸引了。当抚琴的`俞伯牙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就赞叹说:“真好!琴声巍峨如同泰山!”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真妙!琴声浩荡如同江河!”

  俞伯牙所弹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听出来。俞伯牙欣喜万分,以钟子期为知音,二人结为至交。

  3、苟延残喘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人们都叫他东郭先生。

  一天,东郭先生从街市上买了一麻袋书,正往家走,遇到一只狼。狼气喘吁吁地对他说:“好心的先生,请你救救我吧,猎人马上要追过来了。”

  “可是,我怎么救你呢?”善良的东郭先生为难地说。

  “请你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我钻进去,暂时避一避,得以苟延残喘吧!”

  “可是……”东郭先生有些犹豫。

  “先生,求求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一定会报答的。”

  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和花言巧语打动了。他将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钻进去,系好袋口。

  这时,猎人过来了,问:“先生,你看见一只大灰狼了吗?”

  “没有。”东郭先生掩饰道。

  猎人看了看东郭先生的口袋,问:“那里面装的是什么?”

  “都是书。”东郭先生回答说。

  猎人走了。东郭先生放出狼。狼伸伸懒腰摸摸肚皮,说:“先生,你真是好心人。你就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填填肚子吧!”说完,狼凶狠地扑向东郭先生。

  幸好,一位农夫从这儿路过,打死了狼,救了东郭先生。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5

  从前,有个卖柑桔的人,他处理过的柑桔放置时间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里面却干得像一团烂棉花。于是有人指责他这样骗人太不应该了。卖柑桔的人笑着回答说:“世上的`骗子多的是,那些掌握军权的武将、神气活现的文臣,难道都是为国为民的人物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内质败坏呢?人们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为什么非要挑剔我的柑桔呢?”

  [注释]金玉:泛指珍宝,比喻美好。败絮:烂棉花。

  [提示]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6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7

  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8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6、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7、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9

  【成语】:坐享其成

  【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

  【解释】: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打,有一年,魏国攻打中山国,魏文候要向赵国借路。赵国国王赵候(即赵籍)想拒绝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赵得知道了,便赶忙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国力疲惫。魏军如果消灭了中山国,由于我们赵国居中间,他们想保留中山国的'土地,势必难。赵利见赵烈侯还在犹豫,便进一步说道:大王还犹豫什么?这件事动刀动枪费军力的是魏国,到头来,获得中山国,坐享其成的,是我们赵国,所以借路一事,必须答应,这对我们有利无害。赵利见赵王面带喜悦之色,便又急忙补充说:答应是答应,但不要高兴地答应,如果魏国觉察出我们的用心,就会把攻打中山国的计划取消。所以要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魏两国是友邦,能不借路吗?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

  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提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1

  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提示]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2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

  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

  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来。

  刹时间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

  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

  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

  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

  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

  这时不赶快解开绢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势非常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 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

  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稳定。

  老艘公望着风雨同舟、共度危难的人们,感慨地说吴越两国如果能永远和睦相处,该有多好啊!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3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4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5、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6、打草惊蛇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昏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7、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崇拜别人,如果因为仿效他人而丢掉自己本来的本领,真是大可不必。

  8、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这个语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5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06-03

儿童成语故事07-27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儿童成语故事02-02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0-31

杞人忧天儿童成语故事05-08

名落孙山的儿童成语故事05-29

儿童成语故事范文04-28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4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狐假虎威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