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
不可救药
【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解释】:
药:用药治疗。比喻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谓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诗·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举例造句】:
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成语故事】: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我这老夫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成语寓意
周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不听贤臣周公、召公、凡伯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于是周朝国势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下场凄惨,完全是咎由自取。
某些坏人,作恶多端,身陷在罪恶的世界里,完全无视正义和善美,以为非作歹、破坏性的行为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不可救药”是一个极端,一个不可挽救,不可改变的现象。无论什么人或事,只要达到了一个极端就会有危险,极端就是在悬崖顶边的空间,发展空间太窄,尽头也就不远了。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不可救药”原指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后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含贬义。该成语在句中多作定语,也作谓语、补语。有时作“认为”“觉得”一类词的宾语。也说“无可救药”。
运用示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明·宋濂《傅守刚墓碣》:“鱼烂河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
鲁迅《致许寿裳》:“但彼局内溃已久,无可救药,只能听之而已。”
巴金《电椅集·代序》:“一些人看了这个名字就生气,以为我是一个怎样不可救药的人。”
郑振铎《桂公塘》十四:“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
张天民《创业》:“他受尽了国民党政府的窝囊气,他看不惯官场那套不可救药的`恶习。”
成语辨编辑播报析
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两者都有“病情严重,无法医治”的意思,都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有时可相通。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不可救药”着眼于“救、药”,强调“没法治”的意思;“病入膏肓”着眼于“病”,含有“病根很深”的意思。第二,“不可救药”的本义已很少用。说“这个人不可救药”或“这个人的病不可救药”,多指这个人错误严重而又屡教不改;而“病入膏肓”的本义: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现代汉语还常用。第三,用作定语时,“不可救药”可修饰的中心词,有不少“病入膏肓”不能修饰(如“害群之马”“恶习”)。前者的搭配对象比后者多。
【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不可救药成语故事02-22
不可救药的近义词04-01
不可救药的故事11-09
不可救药的成语解释03-30
不可救药的意思及故事11-05
不可救药怎么造句03-18
不可救药的成语典故04-24
经典历史典故:不可救药04-17
成语不可救药的故事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