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30 12:41:48 成语 我要投稿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屈不挠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成语】:

  不屈不挠

  【拼音】:

  [bù qū bù náo]

  【解释】: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

  《汉书·叙传下》:“ 乐昌 笃实,不桡不诎。”

  【举例造句】:

  隔壁的小王和小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把小偷制服了。

  【成语故事】: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正直,敢于同恶势力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力劝汉成帝不要听信大将军王凤的谣言带头去避难,受到汉成帝的表彰。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将玩忽职守的琅玡太守杨彤罢免,因此得罪了他的亲戚王凤,因此被陷害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成语寓意】

  虽然人们屡遭挫折,却能够不屈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所以,人们要学会坚强。有了坚强,就有了面对一切痛苦和挫折的能力。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早一些懂得痛苦和困难是人生平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才能早一些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不屈不挠的人是自信的,人生字典写满成功;不屈不挠的人是刚强的,总有一个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最高尚的品格是不屈不挠磨炼出来的,一颗坚韧而又刚毅的心灵从锻造所获取的要比从安逸享受产生的成功多得多。

  【成文用法】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挠”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清·颐琐《黄绣球》二十九回:“教皇捉了他问,他在堂上不屈不挠,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5]

  近代·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间有不屈不挠之士,费尽生平之力以求得一知者,而又以行之为尤难,则虽知之而仍不敢行之。”

  近代·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二节:“加富尔不屈不挠,得请于撒王,以一身尽兼各部大臣之职,压舆论以行其志,直发二万五千大兵出黑海。”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反动派的气焰异常紧张,而鲁迅坚守革命阵地,不屈不挠地和恶势力搏斗,为新社会催生,一直战斗到死。”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01-14

中国成语故事:不屈不挠04-15

关于不屈不挠的成语故事08-11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50字04-21

不屈不挠造句01-18

“不屈不挠”的名人01-24

“不屈不挠”的名人12-01

不屈不挠的故事04-13

不屈不挠造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