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

时间:2022-04-01 18:15:07 成语 我要投稿

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

  分道扬镳比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欢迎阅读!

  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 篇1

  【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释义】: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出处】:

  《北史·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 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据说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天,他坐着车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见李 彪的车子迎面过来。那时,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威风气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 避。官职低的官,也得让官职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职相仿,客气些的也就让道。元志论官职是应该让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让。 李彪很生气,当场训斥元志。元志不服,两人就争吵起来。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 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了,不愿意评判他们谁是谁非,便笑道:“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吗!”

  成语造句:

  1、他俩同居多年,终因志趣不合分道扬镳。

  2、任务既已完成,我们也好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了。

  3、与黄金分道扬镳之后,美国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足以应付全世界对于储备货币的需求。

  4、既然我们的意见如此分歧,不如早早结束合伙关系,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吧!

  5、这就是经济学理论和现实分道扬镳之时。

  6、从此我跟你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7、天下无不散筵席,我们在此分道扬镳,互道珍重吧!

  8、当我们分道扬镳的时候,我将在在我们不能分享各自的旅程的那一段和你告别。

  9、我们不应鼓励把价值判断凌驾于真相之上,这种做法事实上就是鼓励公众观点与有分歧的价值观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 篇2

  “分道扬镳”这则成语的`扬镳是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分道扬镳的成语意思】相关文章:

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04-10

成语典故:分道扬镳06-01

分道扬镳成语故事08-23

道殣相枕的成语意思12-31

车马辐辏的成语意思12-31

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及意思04-26

用分道扬镳造句03-27

伯虑愁眠的成语意思12-31

洗手奉职成语意思12-30

举直厝枉成语是什么意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