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成语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异军突起成语典故

时间:2023-04-23 11:51:43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异军突起成语典故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异军突起成语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音】yì jūn tū qǐ

  【典故】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用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新生力量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别树一帜、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押韵词】魂不著体、三仕三已、求人不如求己、明鉴万里、见时知几、披怀虚己、鹏程万里、乔迁之喜、甘言厚礼、沃壤千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东阳狱吏陈婴杀了东阳县令宣布起义,迅速壮大到二万多人。他们独树一帜,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头巾裹头,显示是一支新起的与众不同的队伍。陈婴的母亲希望陈婴不要称王。正好项羽率军路过,陈婴加入项羽的部队

  【成语示例】武昌树帜,余在沪读,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弄军苍头特起。

  释义:“异”,不同。比喻指与众不同的新派别一下子崛起,独树一 帜。

  故事: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陈胜、吴 广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 这时,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他一向在县中很有威信,东阳 的百姓都很尊敬他。东阳县的年轻人见到全国起义浪潮风起云涌, 也杀了东阳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宣布起义。他们一致请陈婴做他们 的首领。 县中的老百姓听说陈婴作了起义军的首领,纷纷前来投军。没 多少时间,东阳的义军便壮大到二万多人。东阳的年青人又想拥戴 陈婴为王,并独树一帜;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头巾裹头,显示他们是 一支新起的与众不同的军队。 但是,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我嫁到陈家,从没听到你家的 祖先有什么大贵的人,现在你的名气一下子这么大,不是什么好兆 头。你不如率众归顺于什么人,将来起义成功,还可获得封侯。万一 起义失败;也没有人会责怪你。” 于是,陈婴便不敢称王,他对部下说:“项梁是楚将项燕的儿子, 很有名声。将来带兵灭亡秦国的,一定是项氏。我决定率兵归附他。” 这时,正好项梁率兵过江,陈婴便归顺了项梁。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

  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是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何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与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才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的。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如果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连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来源解释: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