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剿劣宣传口号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治水剿劣宣传口号

时间:2021-03-22 20:39:57 标语口号 我要投稿

治水剿劣宣传口号

  自古治水多磨难,历经坎坷终见清,古有大禹治水,而今铁腕治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治水剿劣宣传口号,欢迎阅读。

治水剿劣宣传口号

  【治水剿劣宣传口号】

  1、上下同欲,全民参与,坚决打赢劣V类水剿灭战

  2、以铁军精神全面剿灭劣V类水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3、深化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

  4、剿灭劣V类水人人贡献一份力

  5、全面剿灭劣V类水,共建美丽浙南水乡

  6、不向河道乱扔垃圾、节约用水,五水共治就从身边小事做起

  7、五水共治全民参与,美丽水乡人人共享

  8、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9、剿灭劣v类水我们在行动

  10、打响劣V类水剿灭战,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11、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12、河长制,河长治

  13、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温州

  14、五水共治人人参与,和谐环境家家受益

  15、五水共治,全民参与,美丽温州,有你有我。

  16、五水共治,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7、实施五水共治,重塑美丽浙南水乡

  18、全民参与,凝心聚力,五水共治,美丽温州。

  19、爱水,护水,你我共同的责任

  20、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推进“五水共治”,努力形成破竹之势。

  【拓展延伸】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到处都有关于他的传闻和足迹: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遗迹,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对他的思念。

  一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从他父亲鲧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那时,生产能力低下,生活条件艰苦,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为解除水患,部落联盟首领尧召开了会议。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

  鲧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结果堤毁墙塌。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神话中的地名)。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二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总结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顺着黄河水流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

  这次考察充满了艰辛。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风餐露宿,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据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最著名的工程要数“禹门口”了。

  禹门口,又称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县北部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这里两岸峭壁夹峙,水势汹涌,声震山野,自古是东西交通要津,也是著名的渡口。这是黄河穿越晋陕峡谷的最后一站,自古以地势险要而著称。黄河穿过龙门,即结束了它在晋陕峡谷的流程。

  大禹治水时,看到巍峨高大的龙门山如顶天屏障,令滔滔黄龙无路可循,于是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有的上山时摔死,有的被洪水卷走。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凿道。大禹脚指甲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腿部的汗毛磨得没有了。在他的带动下,凿开一个半公里长的大门,疏通了汪洋洪水。后人为纪念大禹劈山治水之功德,又称之为禹门。

  峡谷两岸,断山绝壁,相峙而立,伸崖相抱,状似门阙。咆哮的'黄河犹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浪击崖壁,惊天动地。快到禹门口时,河道急转,黄河水猛冲向右岸山崖,层层浊浪,腾空而起,水势转而折向左岸,水浪从空中落下,再次溅起无数浪花。终于,滔滔黄水从龙门夺路而出,一泻千里,黄河从此畅通。古人惊叹道:“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又有诗云“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骇浪三层滚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

  三

  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入主流。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带领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在治水过程中,他走遍了九州。豫州是九州的中心,大禹的老家就在豫州的中岳嵩山,大禹无论南来北往,还是东奔西走,都要经过嵩山。大禹虽然牵挂家中妻儿,但为了治水事业他没有回去看望。于是有了后人常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李白的《公无渡河》云:“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磋,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诸侯,计功行赏,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

  大禹为民造福,克己奉公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子孙怀念。

【治水剿劣宣传口号】相关文章:

城市治水的宣传口号01-13

2017剿灭劣v类水治水标语口号04-06

2017关于剿灭劣v类水活动宣传口号04-06

2017年关于2017剿灭劣v类水宣传口号04-06

城市治水宣传标语07-24

防治水污染的口号04-01

剿灭劣五类水的宣传标语03-31

城市治水宣传横幅标语01-13

劣的组词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