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典故出处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阳春白雪典故出处

时间:2022-11-18 13:19:55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阳春白雪典故出处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阳春白雪典故出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曲高和寡”、“下里巴人”搭配使用。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成语故事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

  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喂,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宽恕我,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xiè lù)》,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的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

  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进而引出结论“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成语寓意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对于听惯桑间濮(pú)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

  而古曲《阳春白雪》是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清新流畅的旋律、轻松明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意思。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成语造句

  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成语注解

  1、 郢: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2、 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见“下里巴人”。

  3、 属:跟随。

  4、 和:声音相应,这里指唱和的意思。

  5、 阳阿薤露:此指介于高雅及通俗间的歌曲。

  6、 阳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

  7、 引商:加长商音。

  8、 刻羽:削减羽音。

  9、 流征:为征音的流转变化。

  10、 弥:更加。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使用类别 用在“高雅艺术”的表述上。

【阳春白雪典故出处】相关文章:

阳春白雪典故以及出处07-19

阳春白雪的典故09-14

阳春白雪典故01-15

成语典故的出处04-24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处04-18

大材小用的典故出处04-30

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01-17

门可罗雀的典故出处01-17

红叶的典故出处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