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孔融让梨典故

时间:2024-01-30 16:05:35 禧雯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融让梨典故

  四岁的孔融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的梨让给自己的哥哥吃,小朋友们也要学习孔融让梨的这种精神。大家清楚孔融让梨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融让梨典故,供大家阅读!

  孔融让梨典故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解释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造句

  1、《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它讲的是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而自己却挑选最小的。

  2、希望你如孔融让梨般知礼,有孙叔敖砍蛇般的勇气,与司马光砸缸的智慧可比,比区寄预谋杀敌还要心细。智勇无敌,必成大器!儿童节快乐!

  3、周礼国学文明载,先祖懿德泽后脉;孔融让梨仁义怀,丹心效国忠长在;为人师表臻至善,桃李芬芳处处开;正气修身扬四海,文明短信报春来!

  4、文明修身,礼仪情长。兼容并蓄,和睦安康。孔融让梨,少小惟善。珍爱食粮,美德弘扬。诚信经商,地广天宽;中华精神,万古流芳;华夏百年,不朽辉煌!

  5、我给宝宝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我问他‘宝宝你觉得孔融这小朋友好不好?’宝宝撇撇嘴说‘一个傻孩子有什么好不好的。’我‘……’。

  6、他们的观点是,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

  7、我们从小受到“孔融让梨”式的教育,父母老师们都告诉我们,要有谦让的精神,处处让着别人。

  8、我们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却来反思该不该把这个故事再讲下去。

  9、我们只知道去宣传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这样的生活事迹,去展现他们的美德与聪颖。

  10、源于济宁市的传统德育故事《孔融让梨》将登上“国家名片”。

  11、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

  12、北京市发行《孔融让梨》纪念邮票首日封。

  13、但是,平陆县的这对双胞胎兄弟,却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因为家境贫穷,无奈互相推让演绎了现代版的“孔融让梨”。

  14、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委”李鸿源(中)、“立委”李鸿钧(左)这对兄弟档,在老妈“孔融让梨”的指示下,质询时“兄友弟恭”。

  15、西安的常氏三兄弟都没房住,却要将合力新买的一套大房子让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姐姐——现代版“孔融让梨”。

  16、每当劳作空隙,养母把小喜子抱在怀里便开始讲起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王祥卧冰啦,郭巨埋儿啦,此外,还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17、六年级学生杨秀夫,一次他的父亲从广州带回几个大芒果,小杨忽然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

  18、本报济南4月12日讯记者今天从济南市邮政部门获悉,源于我省的传统经典故事《孔融让梨》将“走上”邮票,并在今年“六一”节在济南举行首发式。

  19、昨天,成都商报记者在一所小学做了一个调查,分别在一年级和三年级随机选取两个班近百名学生,请他们来完成“孔融让梨”的语文题目。

  20、《中国青年报》(2015年07月18日01版)7月17日,童学馆的孩子通过体验“孔融让梨”的故事,感知谦让美德。

  21、近日在诸多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一份失落的传统文化名单”,其中就有“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简介: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孔子二十代孙,孔宙之子。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据史传,孔融4岁时,与诸兄一起食梨,总是取最小的。大人问他什么原因,孔融回答道:“我小,应当拿小的。”宗族都很诧异。另据史载,孔融10岁时他随父进京,闻河南尹李膺清节直亮,打算造访。但李膺以简重自居,非当世名人及通家子弟不予接见。孔融就以李膺通家子弟入谒。当李膺问他“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令在座之人无不叹服。有太中大夫陈炜者,迟至,闻之不屑,说:“人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孔融应声答道:“听你说话,你小时候不是很聪明么?”李膺大笑,称他日后必有大成。

  孔融16岁时,其兄孔褒的.好友张俭因触犯了中常侍侯览而被朝廷缉捕。张俭亡命孔家,恰巧孔褒不在,孔融问清缘由,毅然作主将张俭藏之家中。后来事发,孔融与孔褒一同入狱,孔融言“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孔褒言“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审问的官吏问其母,其母则说:“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最后郡县不能决,上请于朝廷,朝廷将孔褒治罪,孔融得免。从此,孔融的名声更大。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侯,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建安年间出了七位著名的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号称建安“七子”,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他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可见时人对于他文学价值的认知。建安“七子”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孔融的贡献在于他独树一帜的散文。

  《三字经》中言:“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不光做到了为兄让梨,还做到了为兄顶过。兄弟深情,几无可比。重温孔融让梨的故事,在精神坐标日下的现时,有着现实的价值意义。

【孔融让梨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8-10

以貌取人典故08-03

响遏行云的典故07-26

投桃报李的典故08-12

口蜜腹剑的典故04-24

防微杜渐的典故08-09

反求诸己的典故03-01

自郐无讥的典故11-09

冬烘的典故07-31

蒲鞭示辱的典故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