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桂林山水》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语音修辞看,这篇文章音韵优美,“奇”“秀”“险”、“静”“清”“绿”这两组六个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词,平仄变换,相互搭配;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四字成语及结构紧凑的四字短语交替使用,读来悦耳动听。
二、从句子修辞来看,全文以运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等)为主,兼用散句,既有节奏鲜明的整齐美,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美。
三、从篇章修辞看,第二自然段描写漓江的水和第三自然段描写桂林的山,采取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借用了古代诗歌重章叠句的手法,具有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效果。文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既概括全文,又照应开头。
四、从修辞格运用看,主要运用了以下辞格:
比喻和比喻兼排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排比:分句的排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句子成分的排比,如,“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反复:“漓江的水真……”和“桂林的山真……”反复咏唱,表达了赞美桂林山水的`强烈感情。
映衬:用大海、西湖映衬漓江的水,用泰山、香山映衬桂林的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引用:开头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结尾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顶真:用上句结尾的字作下句的开头,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前面的句子概括出“静”“清”“绿”的特点,后面的句子对“静”“清”“绿”续接描述,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偶:如,“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空中云雾迷梦,山间绿树红花”。
鉴赏
散文。作者方纪。原载《人民文学》1962年第7期。文章一开始道:“到了桂林,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着它在朝雾夕晖、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接着作者列举出历代描写桂林山水的绘画、诗文,论述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从艺术角度来表现桂林山水之美。继而进入对桂林山水的具体描写。先写推窗所见山色之美。在太阳的作用下,山峰最是丰富多采: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漓江被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然后写走出户外的“感觉”,重点描写了阳朔的山水之美。作者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瑰丽无比、千变万幻的天然画卷。清澈见底的漓江水,倒映着两岸的山峰,水在流动,仿佛山也在流动;从清晨到黄昏,山光水色各有面目;春雨迷濛中,远近山峰全被雨丝遮住;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若有若无,把漓江衬得静极;“画山”在望,岩壁上的“九马”,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漫饮,极为生动。“画山”过去,印象消逝,但是,一种雄奇的意境,奋发的情思,却深深留在人的记忆之中。文章最后又回到李可染的《桂林画山侧影》上,与前文照应。这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
【《桂林山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匆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4-17
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4-17
《桂林山水》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04-17
人声鼎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6-13
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04-17
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04-07
一片冰心在玉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6-13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成语08-05
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有?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