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痕迹学鉴定法解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陶瓷痕迹学鉴定法解析

时间:2022-09-14 23:36:47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陶瓷痕迹学鉴定法解析

  痕迹大至可以分为两种:历史痕迹和工艺痕迹。

  先说历史痕迹,历史痕迹是器物岁月历炼的结果,如果排除了人为伤痕的因素,即可证明器物的历史性。历史痕迹又可分为增加和减少,即岁月使器物增加或减少了某些东西,传世器物和出土器的历史痕迹是不同的。(至于窖藏、库藏笔者没有体会,故存而不述。)

  作为传世器物,增加的是包浆,这是器物表面自然氧化的结果。每种器物可以有不同包浆,但关键是要分辨包浆的真伪。老瓷器的包浆就像瓷器罩了一层塑料薄膜,宝光内蕴。另外,部分器物有特殊的增加物,如粉彩五彩、部分红釉、蓝釉、三彩等含铅釉,由于年代久远就会泛铅或出现蛤蜊光。当然仿制者也可仿出泛铅和蛤蜊光,但与真的有许多差别,真的晕可以在彩周围,也可以在整个白釉上,而假的目前只能做在彩上。

  传世器的减少主要是自然磨损。传世品一般都要使用,不管是实用还是陈设,都必然有痕迹留下,但是每类器物的磨损痕迹是不同的。陈设器用于供奉,只在打扫或整理时移动,那么它主要在足部有磨痕,这种磨痕是天长日久自然形成,没有任何摩擦纹路,手感极光滑。实用器按其用途视其磨损痕(行话叫软道),如画缸在口沿、碗盘在内底、笔筒在内壁等等。自然的磨损其划痕方向不一、深浅不一,有熟旧感;人为的或方向一致(使用砂纸),或线条不流畅,有玻璃渣痕(使用凿器)。总之要综合考虑,如一瓶浑身斑驳,而底足虽脏却无磨损痕,除非它是横着放,否则违反逻辑。

  出土器减少的是剥釉、开片等,每一种减少都有自然与人为的区别,自然的剥釉其边缘是直角,而人为的往往呈斜面。自然开片是长期热胀冷缩的结果,开片不规则而细碎,人为的开片往往大而规则。

  出土器增加的是各种沁和味。由于埋藏地下,经一定岁月后,环境必然给它增加一些东西,如土沁、水沁等,这相应就产生了味。必须要明确的是沁是一种增加,因此,一般来说沁是略高于釉面或沁入釉内部。而大片凹下去的土斑只能是人为腐蚀的结果。至于味,与沁相关联,土沁有土香味,水沁有水锈味,但不可以有异味,如酸、臭等。即使墓葬出土,经岁月淘洗,也早已没有异味,异味是人为结果。

  工艺痕迹属于时代留下的烙印,每个时代不同的工艺势必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痕迹,如“线割底”只有慢轮加工才会产生,其器物应产生于工业社会前。现在,许多工艺可以人为达到,如覆烧、支钉烧等。但有些工艺痕迹则有一定的鉴定意义,如鸡心底,泥鳅背,波浪釉等。

【古代陶瓷痕迹学鉴定法解析】相关文章: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覆车之鉴04-05

悠悠鉴江04-28

悠悠鉴江04-28

痕迹07-14

痕迹06-06

陶瓷小鹿05-19

陶瓷人生05-26

梅花陶瓷09-20

陶瓷马06-16

痕迹的近义词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