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奇闻轶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 篇1
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
张僧繇是南朝梁时著名的大画家,画艺高超,出神入化。
张僧繇简介
张憎繇是梁武帝时(公元五○二—五四九年)最活跃的画家。这时正是龙门石窟开凿,佛教美术在北魏盛行的时期。梁武帝爱好绘画、提倡佛教。
张僧繇有较高的写实能力。他曾为梁武帝分封在各地的诸王子画像,据说“对之如面”。他画古今中外各种人物的相貌和服装,都很真实。关于他的画迹,有很多传说。例如:他在江陵皇寺柏堂画卢舍那佛像,又画上孔子等像,似乎他能预言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来周武帝灭佛时被焚毁。他在金陵安乐寺画四白龙,未点眼睛,但有两条龙,当他在众人的质问与请求下点了眼睛之后,须臾雷电交加,二龙破壁而去。他曾画过两个天竺(印度)僧人,后来经侯景之乱被拆散为二卷。唐朝时候分散在两家收藏。收藏者竟然梦见天竺僧人来请求设法和他的失散的同伴合在一处。收藏者照着作了,自己患的疾病也痊愈了。润州兴国寺有鸠鸽栖息梁上,秽污了佛像,便由张僧繇在东壁上画一鹰,西壁上画一鹞,都是侧首向檐外看,自此以后鸠鸽就不敢再来。这些传说都说明了张僧繇的作品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他作画很勤,被形容为“手不释笔,俾昼作夜,未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他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儿子善果、儒童也都善画,南北朝后期的画家多受他的影响。他创立了佛像绘画及雕刻中的“张家样”,是唐朝吴道子出现以前最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唐代评论家认为,张僧繇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前代画家之最有成就者。
他的作品取材是多方面的,虽然传说他一生画佛像最多,而从唐代记载的他的作品题目上可见,风俗画也不少。他的.笔法,被称为“疏体”,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与顾、陆的“密体”不同。他的用笔有“点、曳、斫、拂”,与顾、陆的连绵循环的线条不同。由此可见,古代为了表现对象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笔墨技法。
他的最引起近来学者讨论的事迹是他曾在南京一乘寺门上用天竺法画的“凹凸花”,“未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乃平”。结果群众很惊异,而称这个庙为“凹凸寺”。由此故事中可见,这种画法是稀罕的,并不是普通流行的,而这种画在门上的建筑装饰,不是一般的绘画。此种印度画法,就文字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装饰图案中的“退晕”的方法,即类似色依浓度顺序排列,而产生了浮雕的效果。
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
梁张僧繇,吴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书阁,知画事。……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眼睛,即恐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遂点二龙,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而上天;二龙未点眼睛者见在。
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睛,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觉得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了。
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 篇2
张僧繇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僧繇(yóu),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
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张僧繇的绘画技法
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 之,乃名凹凸寺云。”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 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痩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 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岂之、南朝宋陆探 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
人物生平
张僧繇。南朝画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他的“画龙点睛”传说颇为脍炙人口。
张僧繇从事绘画创作,构思敏捷,工作勤奋,数十年中,手不释笔。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他同时又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据记载,他曾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乘寺用天竺(今印度)传入的凹凸画法创作壁画,所绘物象,远观具有立体感,近视则平,因此该寺又被人称为凹凸寺。
张僧繇于佛像人物用功最深,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张家样”。他画人物,能做到朝衣野服,今古不失,“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能从被画对象的特定身份、时代民族等方面着眼,成功地画出其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征和风貌。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后人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并列为六朝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