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听后反思
名师就是名师。每次听名师的课,总感觉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假期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稻秧脱险记》的录像课,几翻学习,几经思索,感悟极多。
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处处设难铺疑,时时点拨指引。于老师一笑一颦,学生亦步亦趋。小稻秧遇险脱险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喷雾器大夫如同天兵凭空出现的镜头,都成为师生受教育的“点睛”之笔。师生在互动中惟妙惟肖地成功表演了小稻秧脱险,体验了文本唯美的语言,领悟了现代科技的威力。
一、教者轻松,学者有趣。于老师的整个课堂中,始终充满轻松的基调。于老师诙谐的教风,时时让孩子们发出轻松的笑声。似乎什么问题,于老师都可以轻松解决。我们学名师的课,之所以不容易简单的模仿到,我想主要是由于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足以应对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因此,我想,学名师,首先要学的是名师严谨、塌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兴趣盎然。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学生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词语。于老师就激励学生反复的读课文,再加上老师的范读,师生的表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了词语,也在反复的读课文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理解词意不拘一格。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中的词语教学真可谓独到。一是倡导自悟。对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的理解,不需要以词解词,而是让学生在读书和表演中感悟,学生悟得多少,与自己个体的悟性、读书态度、观察态度有关。二是有个过程。从不明白到明白一点,到明白了不少,再到明白了许多,直到最终都明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训练扎扎实实。三是理解词语方法多样。以读懂和演懂为主,还有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收拾;联系不同的语境理解,如:“杂草纷纷倒下”和“清明时节雨纷纷”中两个纷纷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词语理解法不仅学生有兴趣,还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于老师“精彩绝伦”的表演,不仅吸引了听课学生,也深深打动了我。当把目光聚焦于名师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聚焦于他们的课堂评价语时,感受到的.是激情背后的那种丰厚的底蕴,那种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崇高理念。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的素养是多方面的。于老师的课流畅自然,妙趣横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切,感觉听于老师的课一点也不拘谨。师生表演时,学生有些举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于老师适时点拨:“你们来干什么的?”……“营养在哪里?到哪儿抢?”……“怎么叫‘团团围住’?能不能笑?”听于老师的课真是舒服。大师的风采让我深入领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教学中我们总是抱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强,其实病根就在我们身上啊。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一定乐意上于老师的课,做于老师的学生。所以,我想,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想学生所想,顺学生所意,保留一颗童心,我们的课堂才会少一些单调、古板,那样学生才不会学得被动与疲乏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听后反思】相关文章:
苏教版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后反思06-15
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课后反思汇编06-30
苏教版三上《小稻秧脱险记》优秀说课稿05-16
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案例05-09
《小稻秧脱险记》优秀课堂实录06-06
《小稻秧脱险记》课堂教学设计06-26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