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语文的简单方法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教语文的简单方法

时间:2020-12-23 14:09:06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论教语文的简单方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厚积薄发,简单教学

论教语文的简单方法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一本好书使人如沐春风,受益颇多。今年的寒假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拜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这两本优秀的书籍,走进了许多名师大家,他们超前新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犹如井底之蛙的我大开眼界,自惭形秽的同时燃起来了心中斗志,下面我就从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育, 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师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时,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触及儿童的情感世界,使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实现一种生命的对话,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我们现在所教的教材,它涉及的作家可谓繁多,如有风格恬淡、语言平和却不乏睿智的丰子恺;有大俗大雅、京味浓郁的冯骥才;有笔锋犀利、敢爱敢恨的鲁迅……如果教师本身就对这些文学大家缺乏到位的了解,那么他上起课来一定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撇开作家不谈,从文本内容来看,新教材就涉及了动物生存、信息搜集、环保意识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知识单一、陈旧,那么他们又能教学生一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分析文本的文字吗?难道仅仅是借助参考给学生有限的知识吗?

  于永正老师说:“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正所谓言传身教。而且我们从陈琴、韩兴娥等名师的身上都可以发现,她们语文教学上的巨大成功在根本上是取决于她们丰厚的文化底蕴的。但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那教师有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更成为一种习惯。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说“佳木不独来,万物同相携”。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 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经典书籍之外, 语文教师还应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当代优秀作品, 外国的翻译作品,凡是学生应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 教师都必须读到。语文教师读书求“广” 还不够, 必须在“广” 这个

  前提下要求“专”。如在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教的古诗文倒背如流,教师如能有感情地面对全班学生流畅背诵,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 那比讲解词句开始授课强百余倍, 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定会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二、教师少分析,学生多读多写——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有感

  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法对我的冲击是最大的,她“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2500 字,三年级认识3000 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 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 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新闻,对我来说就像神话一般,但书中对具体做法较为简略,因此我就查阅资料对她的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分为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韩老师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三字经》《弟子规》。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韩老师的做法就是:一个字“读”来解决。

  她的做法是一篇文章读熟了,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所提的问题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她的备课也很简单,就是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此后,直到上课前课本就再也没有翻开过。

  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规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的读法。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全班共读一本书也是一种读法。从二年级开始,她就带着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她的的学生还发明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个洞可以用“深不可测”,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

  此外,海量阅读的课程内容是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三、为学生打下夯实的基础,诵读经典诗文

  孙双金老师在《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一文中提到“人类种系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呢?就是靠口耳相传,就是靠不断地背诵民族的史诗、民族的经典、民族的语言、民族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在杨文华、周一贯等老师的讲演里也提到了诵读经典诗文,可见其重要性。

  我在新的学期里,在班里开展了“每日一诗”的活动,每天早晨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班里的学生轮流介绍一首诗并进行背诵。同时为每组制作了一本名家名篇的小册子,在每周的诗歌课上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诵读。我相信阅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厚实文化底蕴,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这两本书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涛,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成为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师,那么教语文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素养,做一个能点燃学生火花的教师。

【论教语文的简单方法】相关文章:

教“生字”的语文教学反思04-09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触摸春天01-29

简单的方法励志故事11-13

小学语文《好学的爸爸》教后反思01-29

语文园地八教后反思01-30

小学语文《翠鸟》教后反思01-30

高中语文《论快乐》ppt07-14

小学语文《学会合作》的教后反思01-30

小学语文《太阳是大家的》教后反思01-30

小学语文《酸的和甜的》教后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