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时间:2022-08-02 15:25:16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篇1

  【词目】东山再起

  【读音】dōng shān zài qǐ

  【解释】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本义】古时,指出山为官。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而不用于物;含褒义

  【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含贬义)

  【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误用】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新解

  宋代李纲是大名鼎鼎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在班文臣,官居丞相之下,在当时抗金争论中属于主战派,力举岳飞挂帅,使得岳飞得以施展宏图。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后,李纲也受到牵连,被革职并指定流放到当时离京城最远的海南岛崖州(今三亚)。当时的经济条件极为落后,路途之艰辛难以想象。李纲来到海南东山岭时大病一场,无法继续前行,遂暂时在东山岭山脚下暂住,一次闲时上山,进到当地著名寺庙潮音寺请主持高僧算卦,以占卜未来前途。高僧指点曰:施主乃贵人天命,虽暂时受挫,但如若诚信拜佛,不久即会逢凶化吉,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李纲决定上山修行,结果不到半年,宋孝宗继位,秦桧被惩处,李纲也接到朝廷赦免原罪并官复原职的圣旨。李纲回到朝廷后,仕途通达,官至宰相,他对海南东山岭念念不忘,常常和人提起此事,后人便在民间流传东山再起之说,此事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山岭有石碑为记。

  东山再起灯谜

  1、谢安复职东山再起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答:谢晋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篇2

  【释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典故】

  东晋时期的谢安,出身高门士族,从小受良好的家庭熏陶,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早年就受宰相王导的`器重,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拒绝。谢安寓居在会稽郡上虞县附近的东山。东山风景秀丽,他和王羲之等人经常在那儿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扬州刺史庾冰知道谢安有声望,千方百计地要请他出来做官。谢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应召,但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官,便告辞回乡。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出任司马,他无法推辞,只得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谢安将要上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出来表示欢迎。这时有个名叫高菘的官员,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当时人们都在说:‘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现在你自己出门了,让别人怎么看你啊?”谢安仍毫不在意。桓温野心勃勃,想要篡权夺位。谢安洞悉桓温的野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屡屡使其不能得逞。桓温病死后,谢安一直做到宰相。在前秦与东晋的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谢安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战,以少胜多,击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再次使得东晋转危为安。

  【出处】

  《晋书谢安传》:“晋谢安初隐东山,后入朝,位登后辅。世称隐而复出者曰东山再起,即用安事。”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篇3

  东山再起

  【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晋时期的谢安,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谢安年轻时不愿意做官,任著作郎不久便以有病为借口辞官归家。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许询等一起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知道他很有才干,征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绝了。后来,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做司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前来送行。这时有位中丞名叫高菘,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听了这话,感到很羞愧。东山再起的典故就从这里诞生了,这个四字成语就是从高菘说的这句话中总结出来的。

  谢安到了桓温幕府,桓温很高兴,两个人交谈了一整天,言语间甚是投机。谢安后来官至宰相。桓温死后,他接替桓温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在前秦国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他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敌,击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

  往往坏人自称自己要重操旧业的时候也说“东山再起”,反正这个成语是一句很好听的话,表达了说话者或者被形容者一种不服输的态度。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 篇4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

  《晋书·谢安传》。

  【东山再起的典故释义

  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阳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气隽秀,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伐晋。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审时度势,自己坐镇建康,指挥众人配合作战。因为他指挥得当,晋军以少胜多,最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成长心语】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正在遭遇失败,正在经历低谷,不要心存抱怨,因为它正在为你的人生增添美丽的色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意志的崩溃无助于解脱危难,恰恰相反,它只能让人雪上加霜,方寸大乱,从而使忧患加剧,惹来更多的麻烦。人在不如意之时最好停止抱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时若坚持不住,成功就注定与你无缘了。事实上,只要人的意志不倒,不在失败面前止步,就一定可以渡过“山穷水尽”的境地,迎来“柳暗花明”。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典故】相关文章:

东山再起典故04-18

东山再起的典故05-01

东山再起的典故04-22

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01-14

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04-08

东山再起的成语典故05-11

《东山再起》的成语典故介绍03-31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哪01-15

东山再起的意思及成语故事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