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时间:2024-02-19 11:00:22 雪桃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典故是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源出处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 “此皆力攻勍(qing) 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援桃而起。田开疆曰:‘……’援桃而起。古冶子曰:‘……’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贫也; 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 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恃功傲慢。晏子建议景公除掉他们,设计让景公赐给三人二桃,让他们论功食之。前二人论功后各取一桃,最后古冶子论功最大,但已无桃,前二人愧悔,返桃而自杀。古冶子见二人已死,自己认为独生不仁,也自尽了。这样晏子只用二桃便除掉了三人。后以此典指以计谋除掉他人。

  用典形式

  【二士桃】 唐·卢象:“闭荫七贤地,醉餐二士桃。”

  【二桃弃】 明 ·陈子龙:“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齐三士】 清·钱谦益:“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

  【齐相计】 清·吴伟业:“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泣二桃】 清·吴兆骞:“谤书何事腾三箧,壮士由来泣二桃。”

  【二桃杀士】 清·钱谦益:“千驷不匡君,二桃能杀士。”

  【齐相二桃】 唐·李白:“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二桃杀三士】 三国 ·诸葛亮:“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园桃讥士骄】 明 ·陈子龙:“小山足贤隐,园桃讥士骄。”

  【读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解释】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补语;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

  主谓式

  【近义词】

  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同韵词】

  挈瓶小智、无微不至、千金一掷[1]

  【造句】

  他只是个阴险小人,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二桃杀三士。

  【注意事项】

  “杀”、“三”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士”不能写成“土”。指贬义,注意用法。

  【英译】

  Make use of an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adversary、murder a person with a borrowed knife

  【扩充】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