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啊,青岛》阅读练习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青岛啊,青岛》阅读练习

时间:2022-09-18 02:00:15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岛啊,青岛》阅读练习

  青岛啊,青岛

《青岛啊,青岛》阅读练习

  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父亲是去青岛干建筑小工的,抬水泥、搬石块、挑砖头是他的工作。但这是次要的,父亲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这是让人感恩的事。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因为还有40分钟的空闲,父亲就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他的脚刚好踩到上课铃声。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20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亲亲笔”。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不下去了。

  父亲走时只准备了25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40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顶一顶。父亲觉得那个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实际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那缝在内裤边的50块钱,忍了。

  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子下使劲地闻一闻。闻一闻烟又不会少,没事的。有几次他甚至就想把手中的烟往腰里一别,一口气跑回家,坐在田头再一口气抽光。边抽烟边看玉米生长,多美的事儿啊!

  有一次,李老板客气地说,剩下的三毛钱硬币不要了,看你累的,头上的汗珠子比雨点儿还大!父亲不收,两个人互相推让,拿着,对,拿着。父亲的兜里就多了三毛钱。

  李老板已经好几天没让父亲买烟了,也就是说李老板已经很少过来了。慢慢地,父亲他们就感觉到李老板可能在耍熊蛋了--他要跑掉了!

  大家也很久没能吃上肉了,伙房的人也好久没接到钱了。

  工程没完,老板就跑了,碰上这样的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父亲等人也不能干等着,就买了车票回家。

  父亲把他在青岛的这些经历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还在等青岛方面的大学通知书。青岛与我的关系还八字没一撇。

  但青岛朝我走来了。我被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

  那天父亲把烟头抽得很兴奋,他满眼亮亮的,左手比画着青岛宽阔的马路怎么走,还一个劲儿说,青岛好啊!青岛好啊!

  我不知道,当父亲赞美诗一样地感叹青岛好的时候,他的右手在口袋里把从青岛带回来的那三毛钱都攥出了汗!到了学校后我才发现,那三枚硬币被父亲打进了我的背包--那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

  1.概括小说中的父亲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给李老板买烟前后的心理是怎样的,这种前后心理的变化展现了父亲怎样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境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小说揭示的主题是表现农民工的悲苦命运,把美丽的“青岛”和“农民工”联系起来。“青岛”在梦中是天堂,现实中却“地狱”般对待农民工。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淳朴、真诚、人性善良;

       (2)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对待不如意的现实的宽容气度(意对即可)

  2.起初得意,因为老板把自己当回事;后来饱受煎熬、深感痛苦,因为自己没钱买烟,只好强忍着对烟的强烈渴望。这种前后心理的变化,既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淳朴,善良和单纯的那一面,也让我们感知到了父亲当时生活的窘迫,并让我们有了展开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和痛苦呢?(意对即可)

  3.(1)同意。青岛!在这里不单单是一城市的名字,那是广大农民工所向往的新的可以带给他们幸福地方,是农民工梦中的天堂。然而,梦中的天堂有时候并非天堂,却是给人噩梦般苦难的地狱,美丽的“天堂”给了他们“地狱”式的待遇,使他们对所谓的“天堂”失去了信心。祈祷农民工早日摆脱悲惨的命运,祈求“天堂”为自己正名,给农民工人性化的待遇。

       (2)不同意。小说虽然取材于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民工与城市的关系,但没有把乡村和城市的二元对立作为主要的写作目的。小说中作者用独到的眼光审视日常生活,选取的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视角,主要表现的是儿子对父亲财富的继承。父辈传承下来的,是一种人类绵延且固守的厚重而又淳朴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青岛啊,青岛》阅读练习】相关文章:

青岛05-28

青岛07-15

青岛07-15

青岛的秋天07-15

游青岛05-24

青岛之旅05-17

青岛游05-10

游青岛04-26

游青岛06-17

青岛旅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