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边塞诗人
高适 (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李颀:(690?— 751?),赵郡(今 河北赵县)人,长期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东西两京, 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 因辞官归东川。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可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相颉颃;描写音乐的诗篇,亦具特色。 他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
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有:
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其中, 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
崔颢(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
李颀(690 -751 ),颖阳(今河南省登封县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 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他的边塞诗及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他广交游,和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卢象均有唱和.
七绝圣手王昌龄。高适、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