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角”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以“视角”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15

视角    
  同一物、因观看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心得。因此,生活中,我有我独特的视角。  

  爱,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提到它,人们往往会想到:一对年轻恋人,彼此凝望、海誓山盟、郎才女貌、天赐佳偶,羡煞人也。我虽也为那种爱情而感动,年轻人、往往能把爱情演绎得热烈而唯美。但我欣赏却是另一种版本的爱情诠释。"来,牵住我的手。"这是一句深深打动我的话,它出自一位白发老人之口。我还记得,那是秋的一个傍晚,我独自走在铺着黄叶的路上,枯死的叶子在脚下随着你的节奏沙沙作响,甚是爱人。这时,一对老夫妻迎面踱来,妻子走在路上显得很吃力,显然,厚厚的落叶让她的重心很不稳,丈夫伸出手:"来、牵着我的手"。------我伫立着,目送那一对老夫妻,心里被深深的感动了。夕阳、落叶、一对老恋人手牵着手走着他们自己的路,我觉得这像是一幅画,世界上最美的画,它的名字就是"爱"!

  这就是我视角中的爱情,不热烈、但很暖人,我觉得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没错,这正是《三国演义》中的词。那么接下来,就说说在我眼中"三国"里的"老好人"--刘备。

  都说刘备仁慈、有才能,是个正人君子,一个开创一代帝业的明君。依小女子看来,刘备一生最大的成功在于他会撑住人情。从桃源结义、到忍痛摔子、至托孤于孔明------这些无不显示出他撑控人心方面的才能。在他临死时怕诸葛亮造反,深知孔明难忘他的知遇之恩,用一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下为成郡之主。"逼出了孔明的"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以死乎!"而后还不忘趁热打铁让儿子以父事孔明,真是双保险!玄德,有你的,把那么一个奇才玩弄于掌心,佩服、佩服!

  用我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我有我独特的见解!

扩展资料

视角创新——话题作文成功的法宝

  主体视角创新,就是指以不同主体的角度切入话题,写作话题作文。

  多主体视角

  多主体视角,是指以几个不同主体的视角切入话题,多角度地表现话题的不同侧面。如:有位学生写以“人生”为话题的作文时,采用多主体视角,他以“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逗号。”“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冒号。”“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引号。”“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这四句话作为每节的总领,通过母亲、父亲、爷爷、奶奶之口,使抽象的人生变得具体、明朗。

  在话题作文中,运用多主体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利于从不同侧面来展开话题,从不同视角中得出不同的结论,使文章更加客观、全面。

  第三者视角

  1、物的视角。

  物的视角,是指以除人类之外的其他主体的视角切入,来写作话题作文。如:有位学生写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时,通过眼睛的`变化切入:晚上,我(眼睛)强打精神,陪伴主人做作业到深夜;早上上课时,我迷迷糊糊,害得主人受到老师的批评,主人责怪我,我感到非常难受。小作者通过眼睛的遭遇,揭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令人深思。

  2、他人的视角。

  他人的视角即以第三者的主体视角切入来写作话题作文。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以一个小伙计的视角切入,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写作话题作文时,用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发展历程,更能审时度势、明察秋毫。在形式上更能吸引人,在表达上也往往更生动、更形象,在内容上则会更充实、更感人、更引人入胜。

  主体视角换位

  主体视角换位,是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来写作话题作文。如:有位学生写以“假如”为话题的作文时写道:假如有来世,我愿做父母的双亲,我也要在母亲上学前,递上熟鸡蛋……我也要像父亲那样……让他领悟人生的哲理。这种换位思考,正是吐自己心声、赞父母行为的最好角度。

  1、主体心灵独白。

  主体心灵独白,是指通过主人公的心灵独白来写作话题作文。如:有位学生写“生活告诉我”的话题作文时,采用给父母写信的形式,诉说了自己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种种感受。父母对自己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考试考不好,不但在学校抬不起头,而且在家人心中也是没出息。小作者列举了自己考试没考好所受到的种种委屈,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2、观念人格化。

  观念人格化,是指将某种观念赋予其人格力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作话题作文。如有位学生写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时,以《我叫把握》为题目,运用拟人的手法,选取唐太宗李世民、两弹元勋邓稼先和监狱里的贪污犯为材料,说明了只有把握好自己,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的道理。此文以观念自身来表现主题,实现了视角的转化。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兴味盎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方便了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今日起,本版将陆续推出一组备考中高考的名师指点文章,供广大考生参考。同时欢迎全市中高考名师和各科教研员就一个热点题目的解答、一个知识点的剖析、心理辅导等方面赐稿。考生在备考中如有疑问也可通过本版邮箱与编者取得联系,我们将为你联系名师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