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手法,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方法 讲读法、问答法
预习要求 查找生字词,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当中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做好旁注。
教学过程
1、导入
相信同学对于梁启超在历史上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师补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作者简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阅读来进一步体会。苏振元曾这样评价: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片段来刻画人物。现在我们来找出这些片段,并且进一步分析粮食去是如何通过这些片段来刻画梁启超这一人物的!
2、文本解读
请同学迅速浏览文章,疏通文章当中的精彩段落,待会儿请同学起来回答。结合同学的答案,归纳出六个片段。分别包括梁启超的演讲稿、第一次亮相、他的开场白、以及演讲过程的朗诵、背诵、表演三个片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重点品读这六个片段。
片段之一:
关于演讲稿这一通过物件来写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我在这就不多介绍了!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学习做旁注。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谓“不动笔墨不成书”,接下来的解读,边阅读边标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对任公肖像的描写,请同学齐声朗读出场时的形象。通过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虽然写相貌一般,但我们看到了内在精神的不一般,这就是什么的写法?(抑扬)
片段之三:
进入第四段,引导学生朗读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以也有一点咯”,这种开场白经常听到吗?(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实秋除了写了开场白,还写了什么呢?(动作)哪些动作呢?(“扫”“翻”“点”三个动作)提炼出正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结合准确地写出了气度非凡的学者风范。
片段之四:
进入朗读的片段,首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下《箜篌引》以便理解。《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兵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吗?(渡了)结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自作自受,活该!)(执着)
老师比较倾向后一种解释。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梁实秋和梁启超都是经历了历史沧桑的人,对历史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黄沙弥漫,黄流滚滚,如此苍茫的景象让人想起了当时沧海横流的中国现状,梁启超作为政治风云人物站在风云变换的浪尖口,可是他却壮志难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们知道箜篌引中的那个白发狂夫很执着,梁启超不也是个执着的人吗?他在末世即临时力挽狂澜,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勇敢前行! 任公先生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例子,其实正是在执着地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
请同学们默读第5、6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的朗诵效果如何?你通过什么而得出结论?明确: 有情节、起承转合、背景、人物、情感,活画出一出悲剧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
作者听后20余年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当年事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
片段之五:
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诵出色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明确:出色——能够脱稿演讲,博闻强记
(博闻: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强记: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
观众反应:他记不起来,观众屏息以待;他记起来时,观众跟着他欣喜。
(他的背诵十分牵动人心,让观众的情感完全跟随他而起伏)
这是梁讲课的背诵方式,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足见先生的渊博学识、博闻强识。同时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形象而风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动作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跟着他欢喜”更是从侧面写出了梁的演讲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听众,写出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
这就告诉我们,写好一个人,除了语言肖像描写外,还可以有哪些描写使人物更生动?
明确: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片段之六:
同学们,接着看下一个片段。作者又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明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感情相当投入,语言动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表现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特点,可见先生是一位感情丰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学者,丝毫没有“大家”的做作与雕琢。这也是梁的独特之处。
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他讲到《桃花扇》时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既临无可挽回的叹息,他就是想通过一对情侣的悲欢离合回答明朝三百年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从而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梁启超在这次演讲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演讲的时候,他心中的豪情会触景而生,世事变迁,往事如梦,自己虽然没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潜流决不会荡然无存。请看大屏幕,课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祯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祯帝关梁启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谁?对,光绪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依靠光绪皇帝推动变法的希望化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他讲到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为什么又于涕泗之中张口大笑?
杜甫和梁启超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时候,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一个人的情绪完全跟随国家的命运而起伏不定,因国家的悲而悲,因国家的喜而喜,这正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那么,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点明任公先生作为学者所体现出的风采,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梁实秋选取了能够体现“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片段。前面的三个片段是做铺垫;而后面三个比较直接记述。梁实秋就是将以上的六个片段串联在一起,为我们活画出了梁启超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芦”。这种“冰糖葫芦式”的写法,以片段写人,并在片段中运用多种写法(如抑扬、正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等等),正是梁实秋为我们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3、布置作业:
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同学们对梁启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言为心声”写一个片段,题目为“任公,我想对你说......”。
请同学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在归纳总结阅读体会的同时,写一个老师上课的片段,题目为《记***老师的一次上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设计说明】
1、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性格特点,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2、将本课设计为板块系列:认识梁任公—走近梁任公—评说梁任公。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进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3、教学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悟人物性格、品格。当然,要把握梁任公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第3-8自然段)赏析来认知。这样,学生能自然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与品格方面的作用。
4、考虑到学生对文中引用《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材料难以理解,在设计时补充这些材料的故事、相关评论,为学生理解材料提供相关的背景支撑,让学生明白梁任公先生演讲时选用这些材料的用意。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4、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以全面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着重分析第一、四、八自然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准确地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识梁任公
1、导语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大学者所说的,同学们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学生明确: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穿越时空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介绍梁任公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有谁了解梁启超的情况吗?
明确(多媒体展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补充: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3、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实秋(1902—1987):从略。
提示:了解作家时重点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成就以及代表作品。
第二板块:走近梁任公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如果让你为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出一则海报,大家准备怎么拟写?
明确(多媒体展示):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时间:民国十年左右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堂
(2)本文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明确: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2、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1)演讲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开头并未写演讲,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什么?
明确:介绍梁任公先生晚年情况;过去曾到清华学校作演讲的人的概况;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景仰的缘由;梁任公先生准备演讲稿。
反映了梁任公人品、修养出色,学问出众,受青年学子景仰;其他的不少显宦人物到校演讲都未能给人深刻印象,但梁任公先生却能做到,鲜明对比反映其演讲的成功。
(2)文章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正式进入演讲情景的描写,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并作旁注。
思考:①相比之下,梁启超的演讲作者记得清清楚楚,他讲有什么特点呢?梁任公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大家思考、讨论后在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并参照课后练习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明确(多媒体展示):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内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②梁任公的形象是怎样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神态等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第五、六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的朗诵效果如何?你通过什么而得出结论?
明确:有起承转合、情节、背景、人物、情感,活画出一出悲剧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
作者听后20余年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事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
补充(多媒体展示):《箜篌引》是朝鲜津卒霍子高妻丽玉,讲述子高晨起划船,有一个白发狂夫被发提壶,不顾滚河水而渡河,妻子尾随而至却来不及制止他,结果被凶河水吞没。于是这位妻子抱着箜篌吟唱《箜篌引》,声音凄凉,曲终也跳进滚滚江水中跟随丈夫去了。二人的壮情令人折服,又嘘唏叹息不止。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倾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梁任公先生之所以选择这首为例子,其实正是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演讲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使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因所在了。
(4)朗读第七自然段,想想梁任公先生的出色背诵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明确:任公先生: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博闻
成本大套背诵下去———强记
(5)作者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明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
(6)作者为了体现“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补充(多媒体展示):①《桃花扇》: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观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断送大明江山,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蓟北:河北省北部地区,即“安史之乱”叛军根据地洛阳一带。
背景:这首诗歌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现在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已。
(7)结合补充的背景知识,试分析本段中梁任公先生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样。
明确:不一样。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第二次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于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三板块:评说梁任公
1、综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再结合以往历史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说说你眼中的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多媒体展示):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办事认真严谨、博闻强记、沉稳睿智、深受景仰的出色学者、文学家、政治家(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可
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史实加以评价)。
2、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你所掌握的资料,以“我眼中的梁任公先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梁任公先生的看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及白描手法的运用,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性情、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圈点评注,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气度、风范。
2、合作探究,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3、感染熏陶,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体会细节描写中所表现的人物风采。
教学难点:领悟梁任公先生诵读《箜篌引》时所包含的一腔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率性真纯,堪为大师风范。
有这样一首诗,大家一定喜欢,会背的一起来: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认识谁呀?他与陆小曼结婚时,有位国学大师给他们作这样一篇证婚词,也堪称天下绝唱:独此一版: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所离婚又结婚……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志摩、小曼,你们皆为过来人,希望你们不要再次成为再作过来人。
这样率性直爽的征婚词是谁写的呢,大家肯定已猜出做出,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梁任公先生,感受大师气度风范。
二、解题入文,感受任公神采 。
(一)解题入文
1、齐读标题一遍;再给“任”加着重号;再响亮来读;观察发音。待学生主动纠正:任(rén)公。
2、解释出处——《庄子·外物》:任公子制成大钩巨纶,以五十头牛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一年后钓到使海水震荡、白波若山的大鱼,可供浙江、苍梧一带人们共同食用。喻高远志趣。
3、怎么不直呼其名呢?——表恭敬!(学生说)
梁实秋13就考入了清华大学,有幸成为当时四大国学导师之首的梁启超的学生。这篇文章描写自己老师演讲的精彩散文。
(二)诵读课文,圈点评注
1、要求: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描写梁任公先生的,让你过目难忘的句子。做一点圈点点评。
(提示:只要找到一句你感兴趣的句子写就可以,只要抓住自己的感受,写出大意就可以)
2、给出参照示例。
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走入学生,解疑释惑。
(三)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感受大师形象。
1、激趣:好的人物描写只需只言片语,一个形态、一个动作、一句话、
就能将人物形象,刻入读者的脑海中,令人终生不忘,为什么终身不
忘?因为性格鲜明,神形毕现。
①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
生活贫困,潦倒;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
②一到夏天,睡觉时他有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长妈妈 庸俗 不拘小节
③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尖酸刻薄
2、下面请大家大声诵读课文,让你过目难忘的句子。
说一说为什么让你过目不忘。
操作要领:神采是重点;每段抓住一个词或一个手法。
操作步骤:给出描写的项目;找出简评;再齐读!
画外貌: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相貌别致、稳健潇洒、神采照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绘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风趣自信——钦佩不已
写动作: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激情投入、博闻强识——敬仰崇拜
摹神态: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率真直爽、悲喜毕现——心灵相融
逐渐形成板书:认真细致、神采飞扬、稳健潇洒、博闻强记。
(三)这些描写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1、抓住演讲时细微而又具体细节,选取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最富有神彩的一面。 这种写法叫——细节描写。
2、文笔朴素,非常简练,描写不拖泥带水。
这种手法叫——白描。
3、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
所以又叫正面描写。
(四)我发现,还有一些是不是没有描写梁任公呀?我想把它删去。
1、展示图片。
2、男女同学分别齐读,这两段文字。
3、三名同学依次说明不能删去的理由。
4、另一名同学总结这些描写的共同特点:从侧面描写人物。
5、教师举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通过写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举动,来写罗敷的惊人的美,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描写都是从侧面烘托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精彩,表现这位大师的才华、学问、风采;也照应了第一自然段的那一句话?
(五)活学活用,读这则写梁启超先生演讲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生动的。
注意画线处。学生只要讲出两点(手法、性格、作用)即可。
三、合作探究,领悟爱国情怀。
1、提出探究话题。
梁先生的演讲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张口大笑,是在表演吗?他在靠表演吸引清华学生的眼球吗?
那秃头顶的演员太多了,——秃不过葛优、光亮不过陈佩斯。
一定有让青年们感动、激动的`情感思想和情感,包含在演讲内容之中。
2、《箜篌引》(图片)
初读——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二读(乐器、字义、夫妻)你怎么评价——自作自受,活该。
三读——展示图片。
他想到谁了?——谭嗣同。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狱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四读——《与妻书》
对目标的坚定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四、高山仰止,秉承先生精神。
1、高山仰止
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先生撰文这样评论:如果说,孙中山们希望用炸弹和烈士的鲜血惊醒国人,完成其民族革命,实现共和,建立民国的话,那么梁启超们则是通过思想启蒙使中国人觉悟,从而实现政治革命。他们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但殊途而同归。胡适也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兴,岂能如此之境界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 此二语惟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这天我们上这篇课文应该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教师要秉承梁启超大师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子。
2、朗诵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心慕手追,我来记事写人
作者写梁任公的肖像描很有特点,由身材至外貌衣着,再到人物风神气质。请大家选择自己初识的一位老师或同桌,写一段细节性的白描文字,再现这位老师外貌和神采。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手法 神采
正面描写绘神采 才华横溢
侧面描写衬影响 真纯直率
细节白描画神韵 风神潇洒